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理论学习

用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解决文化发展中的问题——文化部部长蔡武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 2010-08-08

资料图片:图为蔡武。

………………………………………………………………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记者:连日来,文化界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讲话。您怎么领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部署?

    蔡武: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文化战线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初步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重要标志是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初步掌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个命题,提出的时间还不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和完善、发展。

 

 
 
 
 

    文化是软实力,但不是软任务

    记者:如您所说,中央对文化建设一以贯之高度重视。但是,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待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

    蔡武:是的。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一些基层和综合部门,还没有把文化建设放到应有的位置,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着对文化建设轻视、忽视、偏视的观念,没有将文化建设真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规划和部署。近年来,虽然对文化的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文化建设投入仍然总量偏少、比例偏低,与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各地投入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目前,投入最高的省份占财政支出的0.8%,最低省份仅占0.31%。一些地方对文化的投入存在一些误区,比较重视耗资巨大的所谓城市标志性的形象工程,没有把有限的财力用在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建设上。许多地区还没有把文化工作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体系或所占权重比例过低,文化发展指标尚未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导致文化工作被忽略、甚至被边缘化。

    要扭转这一倾向,在认识上至少要澄清三个问题:一是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发展经济是保民生,发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是保民生,发展文化同样是保民生。二是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文化是软实力,但不是软任务,软实力必须要由硬实力来支撑,作为硬任务来抓好抓实。三是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当今时代,经济和文化相互融合,已经密不可分。一个地方一定要发展有文化内涵的经济,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品格,必须重视文化、重视创意,否则在产业链条分工上只能处在下游,永远没有主导权和发言权。

    坚决抵制泛滥的低俗之风

    记者:最近我们注意到,无论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等新媒体,谈及文化,一个比较热的话题就是“反三俗”。作为文化部长的您怎么看?

    蔡武:近年来,文艺创作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低俗化、娱乐化倾向严重。据说现在一年创作歌曲在两万首以上,但是真正为广大群众所传唱的有多少首?现在一年创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但真正为广大读者所一致公认的力作有多少部?出版业一年出版各类出版物三十万种,但真正能与我们先辈几千年为我们留下的八万种历史典籍比肩的作品有多少?我们全国几百个电视频道,数以千万计的文化节目,真正的有丰富文化内涵、高尚文化品位和品格的节目又占多大比例?我们每年生产四百多部影片,上万集电视剧,其中能与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并驾齐驱的传世力作占多大比例?热遍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浪潮中,逐利、炒作,托假的“虚火”占多大成分?有的艺术家公开表示,他的创作目的主要是娱乐,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不追求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和人文关怀。创新意识不强,模仿之风盛行。比如,《印象·刘三姐》成功之后,各地一哄而上,大同小异,在视觉和审美上使观众和游客疲劳,对此啧有烦言。还有一些是急功近利、金钱至上、追逐成名不择手段,在炒作和包装上寻找出路,用低级的噱头和耸人听闻、甚至丧失道德底线的所谓“卖点”吸引眼球。一些作品通过暴力色情、陈腐迷信、八卦奇闻来促销谋利。   记者:低俗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蔡武:一是市场导向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以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经济报酬成为一种价值追求。这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但也不可避免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影响,期望一夜暴富,浮躁风气、快餐式创作流行起来,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对艺术创作产生消极影响。

    二是受全球艺术发展趋势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的倾向影响越来越大,并迅速向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扩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同时出现低俗化、庸俗化的东西。

    三是文艺批评流于形式,助长了低俗化的趋势。目前,文艺批评状况堪忧,健康的、正常的文化批评式微,对低俗、消极、混乱等不健康不正常现象不进行客观批评,或不痛不痒,击不中要害,批评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的甚至在利益驱动下作托,助长了低俗之风的泛滥。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这种不良风气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善于发现、提倡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扶持、推广,典型引路。多用引导的办法,少用行政的办法,团结、带领艺术创作人员,逐步形成强大的良好的创作风气。

    要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文化

    记者:近年来,兴起了一股新的传统文化热潮,比如国学热、文物热、申遗热等。

    蔡武:这本来是大好的事情,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热情参与,是文化建设获得大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在这股热潮中,特别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争夺名人故里,甚至争夺本来子虚乌有的所谓名人的故里;兴建假历史文物,盲目举办祭拜活动;丧失道德底线,混淆基本的是非观念,肆意炒作一些负面的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这就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些人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不科学、愚昧、落后,鼓吹洋的比中国的好,新的比旧的好,现代的比古代的好。这显然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是数典忘祖、“言必称希腊”。也一直有些人夜郎自大,认为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搞“复古”。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国粹主义”。现在又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搞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不分良莠,不分精华糟粕,只要有利可图,就打着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搞开发利用。其实质是对传统文化缺乏敬畏之心,不尊重祖先,把历史遗产当成手中的玩偶、谋利的工具。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一要心存敬畏,二要心存感恩。在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地开发利用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好的。但应当清醒认识到,文化遗产珍贵脆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升到保护民族血脉、民族基因的高度,去除浮躁和功利心态,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一方面要坚持不能搞文化造假,另一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不能吃了“祖宗饭”又吃“子孙饭”。   对外文化交流目的不是要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而是要赢得世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理解、尊重和认同

    记者:您曾经说过“软实力就是硬道理”,怎么看当前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蔡武: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与此相适应,我们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目的不是要输出中国的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而是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使我们的文化能够真正地吸引人、打动人,引起共鸣,拨动心弦,赢得尊重,增进心灵的沟通,寻求理解与合作,使外界全面、准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容选择上必须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有传统文化,也要有现当代的文化;不仅反映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也要全面反映我们还实际存在的不平衡、不发达的状况,反映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既要突出中国特色,也要注重寻找同外部世界的共同点,反映世界流行元素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在内容格调上,必须选择健康和积极向上的,而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向世人展示文化糟粕,有损我国和平、发展、文明、民主、改革、开放的新形象。目前偏重于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和流行文化方面的传播力度不够,特别是缺少能反映当代中国发展面貌、具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的优秀图书、戏剧、歌舞和影视作品,导致国外民众对当代中国情况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

    对外文化传播方式的改进是一个老话题,关键是我们要学会“中国元素、国际表达”,要充分掌握受众的思维方式特点、接受习惯、语言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交流和传播方式,来不断提高我们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实效性。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