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理论学习

艺术要有高度,否则没有意义(选自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 2010-09-21
——访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院长方增先
 

    方增先近照     岳增光 摄

    粒粒皆辛苦(水墨)        1976年 方增先

    凝视(水墨)    1994年  方增先 

    睡着的孙女(水墨)    2009年  方增先 

    东方朔(水墨)    1991年  方增先 

    祈福(水墨)    1998年  方增先 

    祭天(水墨)    2009年  方增先 

 

    李东星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 “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系列访谈之二

    问:方先生作为中国美术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对于中国国家画院此次组织推出的以强调“写意”为概念的大展是怎样理解的?

    方增先:现在参加全国美展的大都是年轻人,各地年纪大的,甚至一些中年画家都不参加全国美展了,这应该引起注意。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出生于“文革”以后,对中国早期文化了解得比较少,而且,用中国笔墨画的人也很少了。现在的很多作品内容是不错的,形象也还可以,但是仅仅是根据照片磨出来的,这绝不是中国画的办法。大家都去追求这个东西,就会把中国画引向一个极端。全国美展已经处在一个要改一改的当口了,这是我的看法。中国画之所以有高度、有品位,跟笔墨是有直接联系的。如果一张画有形象,取材也好,但是没有很好的笔墨表达,等于一首歌没有音符一样。艺术最后还是要用艺术语言来呈现的,比如,最简单的几根竹子或者一束梅花,笔墨好的,品位就高。当然人物画内容更复杂一点,但同样要有高水平的笔墨功夫。所以国家画院这次推出以“写意”为概念的大展,把艺术技巧的高度摆到前面,我感觉非常重要,这会给大家一个示范——艺术要有高度和难度,这样才能代表国家,要不然就没有意义。

    问:您觉得这个展览对中国画今后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方增先:中国的写意水墨画,不管是花鸟还是山水,到元明清以后,发展的路线是朝着高度走的,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文人画的发展也是这样,比如宋代的苏东坡,他本身是个大文豪,但是他也画画,虽然对他来说画画只是业余爱好,但因为才气好,画得也相当不错。到近代,像齐白石、潘天寿这一类画家,也画文人画,但严格意义上他们算不得纯粹的文人,他们本身不当官,也不写什么文章,就是职业画家。你看齐白石、潘天寿的画就会感到他们的用笔是非常有分量的,每一点、每一根线都是非常讲究的,所以以齐白石为代表的画家在近代能把中国画推到那样的高度,的确很特别。

    今后国家画院搞的展览,就是要展示水墨画技巧、品位和意境的高度,这样出来的作品才能代表中国的艺术。那些比较普及的艺术,比如民间剪纸,也能代表中国,但要说到呈现中国文化中精华的东西,我看除了水墨画以外,找不到其他东西了。中国画在宣纸上一代一代地接连下来,不断传承,要吃透它是很难的。

    我觉得国家画院可以做这个事。如果今后再做展览的话,时间可以适当放长一点,比如两年一次,准备得更充分些,拿出来就是高精尖的东西。做出品位了,大家就会自发地去看,慢慢地也会更加认可国家画院。将来国家画院做的活动,大家就会相信一定是最好的。

    问:有人说引进西方美术对于中国画来说是一场灾难,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方增先:从目前来讲,要将西方绘画拒之门外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无论这个现象是不是灾难,现实本身就是如此。早些年,除了跟前苏联有联系以外,其他西方的东西都进不来。“文革”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西方的艺术大量涌入中国,大批年轻画家一哄而上去学习西方绘画了。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要改变不可能,谁都阻挡不了,应该承认,给我们中国画的冲击确实很大。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很多画家全力以赴研究西方现代的东西。说实在话,西方现代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当时也看不懂。年轻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模仿再说,我年纪大了,胆子小一点,但当时也很有兴致,也下功夫研究了一段时间西方现代的东西,到世界各地去跑、去看,也模仿了很多,但还是搞不太懂过于前卫的东西。我认识上海的很多中青年画家,他们到了法国、美国就去搞前卫艺术,并且不断给我们介绍那些东西。后来我心想,干脆把西方前卫艺术搬到上海来,把西方真正的前卫画家请到上海来,让中国人自己看看,一来可以破除迷信,看惯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神秘了;二来看的时间长了就看懂了,看懂了就不稀奇了。后来我有些看懂了,觉得西方的前卫艺术和中国画完全是两码事、两个游戏规则,中国画没有必要跟着所谓的前卫走。前卫是另外一种状态,你尽可以自己搞自己的。有人说架上绘画已经没有前途了,这个说法是不可靠的,因为只要人们还愿意欣赏,架上绘画就不可能消亡。但是,我们受到冲击以后,的确有很多人对中国艺术的自信心开始动摇了。

    问:您的意思是说有的人开始怀疑中国画到底好不好了?

    方增先:是啊,中国画到底好不好?现在变成这个问题了。但事实上,中国画好的部分西方是无法比肩的。比如,对毛笔的控制,毛笔的干湿运用,西方人行吗?西方艺术的前卫和流行是中国画没法相比的,这样来看,好像我们中国画有一点占下风的感觉。但我觉得真正深入到中国画里面去以后,从笔墨到意境、画外意,你会发现,中国画一点都不亚于油画,也不亚于前卫艺术。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至少是各有千秋。从历史传承讲,中国画是唯一的,你西方艺术有没有一种东西,从古代一直传承到现在?没有。但是中国画从宋代传到现在,差不多有1000年了。

    有时候看昆曲和京剧,一招一式、一段念白、一句唱腔都好,用不着怀疑它是不是好的。再比如说书法,想要懂它只有钻到里面去,临几年帖,才可能大体知道一点,这里边学问大得很。有一个蛮懂现代艺术的德国人,跟我聊天的时候就说:“我最不懂的就是中国画。”

    中国的这些艺术就像一盘高级的炒菜,师傅端出来以后,其中的味道为什么好只有你自己尝了才能体会到。所以有了认识深度,就不会动摇对中国画的信心。新加坡、越南、朝鲜等亚洲国家的绘画和中国画都有一点关系,但根在中国,最好的东西是在中国。

    问:您是怎样理解“写意”这两个字的?

    方增先:“写意”最主要的是一种“意”,一种情感的浓度,一种艺术的感染力。

    问:您身体看起来很单薄,画起画来气势却很大。

    方增先:呵呵,毕竟80岁了,自己很有数,还是要抓紧时间,我有时候鼓励自己,趁有力气再多画一点吧。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