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理论学习

中国青年报:“光棍节”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 2012-11-13

   又是一年的11月11日,这个平常的数字日期组合,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眼里没什么特别,可在当下青年心目中可是值得庆祝的节日——“光棍节”。“光棍节”的来历一直是个谜,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说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大学生自创的娱乐性节日,本意多少带有些调侃的意味。如今的“光棍节”已成为单身人士聚会、狂欢、购物、相亲或结婚的节日。

    与中国传统节日以及西方传来的“洋节”不同,“光棍节”既没有中国古老传说的文化沉淀,也并非外来文化的冲击。作为新生的节日,它并不符合传统人类学、美学以及文化研究对节日的定义——既没有凝固一套严格完整的象征符号系统,也没有本质的、深刻的、世界观性质的思想内涵。但“光棍节”庆典活动内容极其丰富,最重要的是不仅走红网络,而且回归现实生活。节日是人类为适应生产或生活的需要在特定时间共同做特定的事而形成的文化认同,那么“光棍节”为何能被凭空制造出来?

    首先,青年群体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意识凸显。“光棍节”是在中国高校慢慢衍生出来的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新时代的大学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物质生活大大提高,开始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尊重善待他人,自信关爱自己。并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拓展思维,寻求创意,弘扬现代文明的个体平等、善待和融洽。“光棍节”作为大学生自创的节日,它的诞生就不同于中国的传统节日,青年人将此节日的庆祝群体定格化,并赋予节日随心所欲的庆祝方式。“光棍节”节庆文化不仅凸显现代社会个性自由、多元化、时尚化和享受生活等理念,也符合人们生存、享受、发展的多重人生层次。

    其次,青年群体自嘲、纠结、从众的矛盾心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着极大的改变,由先前的禁止到既不提倡也不反对,校园爱情一下子出现“井喷”,一对对小情侣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那些未找到合适恋爱对象的大学生在羡慕的同时必须学会自我解嘲,寻找一个心理共鸣的群体,以解苦闷与烦恼,同时也向已恋爱群体宣告单身的自由与快乐,“光棍节”由此而生。众多的剩男剩女,需要在适当的日子里狂欢、发泄,也需要积极务实地面对“终身大事”,寻找到合适的伴侣以结束单身生活。出自同一人为“光棍节”创作的两首歌曲《光棍快乐》和《光棍好苦》细腻地表达了这种自嘲纠结的心理。

    第三,社会文化展现出多元性、包容性、草根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还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又将民间的“草根文化”提升到新的平台。“草根文化”现象其实是民众的一种诉求表达,折射出民众的生活和消费需求,以及存在的心理需求。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草根性等特质,为青年人制造新意的节日和节日文化提供了空间。

    最后,新闻媒体的介入与商业的运作为“光棍节”推波助澜。新闻媒体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一系列“光棍节”运动,起初可能是因为这些节日字面上就有新闻效应,符合年轻人标新立异的个性,能够迅速吸引青年人的眼球。随着这些节日各种活动的开展,新闻媒体开始关注起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分析深层次的原因。新闻媒体的介入使得原本小范围的“造节”运动得到全国青年群体的呼应。此外,商业的运作放大了青年自创节日文化的消费需求,商业策划者从青年自创的节日里看到了极广的商业销售空间;当然,商家新颖、奇特、浪漫的创意也满足了青年群体精神上的需求。

    “光棍节”的制造,是当下的青年人赋予其一定的内涵来构建自己的文化与群体身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青年文化的发展,反映了青年人价值观的演变。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