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理论学习

党的希望在青年

发布时间: 2012-11-19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郗杰英 胡献忠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19日   06 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广大青年要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

    胡锦涛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更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的重要保证。

    先进青年与先进政党的内在共通性

    就现当代中国状况而言,民族的解放、独立、富强、复兴是一个进步政党与爱国青年的共同追求。共产党总是不断打破旧框框、创造新经验。而青年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青年敏感于时代变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勇于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新路径,满腔热情地投身社会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的理想与党的奋斗目标具有明显的同向性,共产党先进性与青年先锋作用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青年在改革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近代以来,中国青年工人、青年农民,还有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革命潜质。青年群体既是革命运动的主力,又是革命军队的主要兵源。

    新中国成立后,“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因此,党十分重视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需要青年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突击队的作用。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从此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国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在执政党政策的有力引导下,不论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工程项目,还是民营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青年都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广大青年不断创造着社会价值和自己的新生活,也开创着新的时代风气。

    广大青年如何实现自身价值

    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青年的个体力量总是有限的,远大的目标需要通过组织来实现。广大青年之所以选择共产党,是因为党的纲领、根本宗旨、奋斗目标与广大青年的需求是一致的。

    第一,中国青年的命运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发生根本改变。共产党一经成立,便打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和旗帜,让很多青年深受鼓舞。党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很多青年观察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使越来越多的青年找到奋斗的方向。

    第二,进步青年的政治热情、现实理想只有通过先进政党才有可能实现。五四运动之后,一些探索改造中国社会新道路的青年知识分子,最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49年后,青年同广大民众一起,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吸取“文革”教训的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路径。广大青年天生是改革的拥护派,积极投身波澜壮阔的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变革之中。

    第三,广大青年的切身利益需要通过先进政党来实现和维护。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始终代表、维护、实现着包括青年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尤其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也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

    共青团自成立之日起,就作为党的助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担负着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党的政治理念、为党的事业凝聚青年的重要使命。

    党通过共青团在青年群体中传播政治理念。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以党的政治价值理念、指导思想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整合青年。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以其强大的组织网络,最大限度地把各行各业的青年团结起来。党通过共青团形成稳定的选拔精英的路径。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许多青年干部在团的岗位上经过若干年的历练后,大部分都走上党政部门更为重要的工作岗位。而且,共青团通过推荐优秀团员加入党的组织的人数占全体党员的1/4~1/3。同时,共青团通过基层组织发现和培养青年中的优秀人才,推荐他们进入更重要的生产和工作岗位。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