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版画家、中国美院版画系创始人张漾兮先生的画展:“刀锋民魂——张漾兮诞辰百年艺术展”将于12月4日至19日在浙江美术馆举办 。
张漾兮先生是四川成都人。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20世纪30-40年代在成都《国难三日刊》、《时事新刊》、《战时后方画刊》、《华西日报》等进步报刊任美编和漫画记者,并组织“四川漫画社”、主办《自由画报》等报纸。1948年避居香港入“人间画会”。1949年参加中华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执教杭州国立艺专。1954年创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并任系主任。1964逝世,享年52岁。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一届浙江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委员、中罗友协理事。张漾兮先生一生创作版画、漫画、水墨、水彩等作品2500余幅,出版《漾兮木刻选集》(1960)等。
今年正值张漾兮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馆联合举办展览来展示张漾兮先生杰出的一生,纪念他那不朽的奋斗和精神。此次展览总策划:许江、马峰辉;策展:蔡枫、陈焰。展览以“匕首——新兴木刻运动骁将、号角——现实主义绘画的精神代表、拓荒者——国美版画之路”三个版块,首次全面展示张漾兮的优秀作品,还原他的杰出艺术创作与教育的成就。
“刀锋民魂——张漾兮诞辰百年艺术展”展览导言
匕首
他每天一幅漫画,每周一幅木刻,按照目睹的实事,根据耳闻的新闻,奋笔挥刀。
张漾兮的漫画夸张凝练、讽刺幽默,却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他的木刻拙朴凝重、隽逸舒敛,却能于无言处闻呐喊。
张漾兮是一个烽火时代的媒体人,他以刀代笔,一手紧握时政匕首,抨击社会阴暗丑恶;一手挥动民生的刻刀,镌刻穷苦百姓的悲凉与苦难。1937年国难当头之际,组织成立“四川漫画社”;1945年反内战、反独裁运动中主办《自由画报》。他的连环漫画《八老爷行状》和先后发表的1500余幅漫画作品,是一种对国民的劣根性的嘲讽和黑暗政治的揭露;木刻《人市》、《抢米》、《擦皮鞋的孩子》等作品,犹如唤醒大众的号角,体现对底层大众的悲悯与关怀。张漾兮是那个时代艺术救国运动中的一员骁将和杰出代表。
在激荡的漩涡中以真切、深刻的艺术,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正如鲁迅所言,“漫画是引路先觉”,“木刻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
号角
从控诉“呐喊”转向热情“讴歌” 。
1949年参加文代会后,张漾兮执教于国立艺专。他强调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性,走向中国传统和民间艺术、走向生活。“我们的艺术直接反映我们所处的时代。”
“人群行进队列”这种绘画的构图模式是张漾兮的表现利器。
1942年、1946年农人行列的版画和水墨画《薅秧归来》、1949年的《路是人走出来的——鲁迅先生》、1952年的《出工》,1956年划时代的代表作《送饭到田间》等。这种长达十多年的结构倾向,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变化,说明张漾兮对形式主题研究的自觉,也体现他艺术的形式构成的成熟。
迂回就是进入。迂回进入到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文化之中,又回归及反思文化自身的过程,这是双重迂回。张漾兮东欧之行所作的大批水墨、水彩画和石膏版画,以及艺术思考的笔记,呈现了一位东方艺者眼中的世界,展现他宏观的艺术视野和艺术本土化的思想。“他方之石,殊途同归。”
张漾兮的探索实践,是一个现实主义东方绘画的变革实验的方案,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民族化的早期系统求索的号角的回声。
拓荒者
张漾兮是国美版画的拓荒者,造型精神家园的实践者,浙派人物画的探索者。
双重进入就是深入两端。张漾兮以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派为国美版画之本、以人才培养为版画之要、以“三版结构”为版画之基、以课程建设为版画之重的版画教学的基本体系,奠定了版性研究和田野考察两个重要学术方向。这些重要的思想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国美版画的教学与变革,并成为今日版画回应新媒体、后印刷时代挑战的重要精神资源。
双重锤炼,正是他在蜕变和再生的艺术历练中的双重锤炼,表现出对技道融一的自觉追求。张漾兮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同一主题以多重媒材的反复绘画,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艺术生涯。面对同一风景既进行水彩、水墨的写生,又进行中国山水图式的研习,再进行同一题材的多版本木刻创作。他赋予这些不同的涉猎以研究的内涵,谋划着某种创造性的转换。
他的人物水墨画创作和绘画系时期的课徒稿,形体的准确、笔墨的韵味和富有生活气息的风格,让我们想到了几年后由他的优秀学生们所开创的浙派人物画,这是精神上和气息上的谱系关系。
刀锋民魂,张漾兮的笔锋和刀锋,永久镌刻着我们民族精神的灵魂。
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
20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