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本学期开设5门人文素养选修课和4门专业素养选修课,
网上选课时间为9月5-7日(共三天),每人每学期限选人文素养以及专业素养选修课合计三门,学有余力者可适当放宽选课门数,可致电研究生处补选。请同学们看清课程要求、上课时间、校区等信息,并确保所选课程上课时间与自己的学习计划无时间冲突。为确保课程资源有效利用,请同学们慎重选课,珍惜机会,遵守课堂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务必做到“选课就修,不修就不选”,允许不选课旁听。研究生处将对选课缺勤等学习态度不端者以短信预警或作强制退选处理。
序号 |
课程模块 |
授课教师 |
课程名称 |
上课时间 |
课时 |
上课地点 |
限选人数 |
1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金观涛 |
中国思想史专题 |
2011年9月15日,10月14日,11月7日,12月22日18-21时(跨一年上) |
24 |
南山学术报告厅 |
200 |
2 |
王宏理 |
古代汉语 |
2011年10月13、20、24、27日,11月8、28、30日,12月5、7、19、21、23日18-21时 |
52 |
南山1B-303 |
100 |
3 |
梅墨生 |
中国传统艺术与太极理趣 |
2011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18-21时 |
20 |
南山1B-303 |
100 |
4 |
夏中义 |
中国现代学人研究专题 |
2011年11月10、11、17、18日,12月1、2、8、9日18-21时
|
32 |
南山1B-303 |
100 |
5 |
王霖 |
先秦学术概论 |
2011年11月14-16、21-25日18-21时18-21时 |
32 |
南山1B-303 |
100 |
1 |
专业素养选修课 |
邵宏 |
设计史与艺术史的关联性
|
2011年9月13、14、16、19-23日18-21时 |
32 |
南山3-405 |
160 |
2 |
黄河清 |
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论 |
2011年9月26、27、28、29,10月8、9日18-21时 |
24 |
南山学术报告厅 |
200 |
3 |
朱叶青 |
夷狄而中国 |
2011年10月10-12、17-19日18-21时 |
24 |
南山3-405 |
160 |
4 |
赵丰 |
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 |
2011年12月12-16日18-21时 |
20 |
南山1B-303 |
100 |
一、人文素养选修课
1、课程名称:中国思想史专题
任课教师:金观涛(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课程简介:现有的中国思想史课程和教科书有两个缺点,一是缺乏中西(中国和印度、中国和日本等)比较的视野,二是将中国传统思想和近现代思想割断。本课程以剖析中国传统思想为中心,大辐度展开中国和西方、印度以及东亚比较研究,刻划中国传统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近现代思想的起源。本课程将思想变迁和社会变迁熔为一体,在讲述中国思想史时同时介绍和评价相应西方理论,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本课程20学时大约分7次讲完,第一学期前四次从轴心文明讲起,讨论中国传统思想如何融合佛教,产生宋明理学。第二学期三次主要内容是:通过中国、日本、韩国儒学比较以勾划东亚近代思想如何在反思宋明理学中产生。
2、课程名称:古代汉语(中国画系、书法系博士生必修)
任课教师:王宏理(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古代汉语》为高校文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以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古代汉语可理解为过去的小学,大致包括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阅读古汉语所需的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通过学习此课程,期望达到基本了解把握汉字的起源、汉字结构的演变、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和繁简字;通过学习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图等,提高阅读古诗文和写作近体诗(词)的基本能力;掌握古汉语语法知识,提高标点断句解释翻译古文的水平。
3、课程名称:中国传统艺术与太极理趣
任课教师: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副主任一级美术师)
课程简介:1、太极概念
2、气化学说
3、太极拳说
4、书画通说
5、医、相、棋、风水杂说
4、授课教师:夏中义(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学人研究专题
课程简介:梁启超:现代学统的分娩及其人格载体
王国维:价值位移(从青年到晚年)
陈寅恪:用生命践履碑铭
吴宓:人海沉浮非书生所宜
吴晗:生于斯死于斯的史家悲剧
闻一多:史诗之烈 史诗之哀
冯友兰:世纪圣人的精神遗体
王瑶:清华薪火的百年明灭
教材:夏中义:《九谒先哲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参阅书目: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王国维:《人间词话》;陆建东:《陈寅恪最后20年》;吴晗:《朱元璋传》;《闻一多全集》;冯友兰:《三松堂自序》等
5、 课程名称:先秦学术概论
任课教师:王霖(中国美术学院讲师)
课程简介:第一章:先秦学术总论
1、引言
2、先秦的文化環境
(1)中国学术的分期
(2)先秦学术的渊源
A 远古的信仰
B 先秦的社会环境
◎一般社会状况
◎世禄的王官与官学
◎公共的教育与礼乐
◎先秦的公共书籍
第二章:百家之学的兴起
1、私學的產生
2、六家要指與九流之說
第三章 諸子學說與現存典籍
1、儒家的學說與典籍
2、道家学说与典籍
3、墨家学说与典籍
4、法家学说与典籍
5、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兵家、农家、杂家学说与典籍
〖附论〗 研究先秦学术的方法与意义
二、专业素养选修课
1、课程名称:设计史与艺术史的关联性
任课教师:邵宏(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课程简介:“设计”与“大艺术”(major arts)的联系,发生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在20世纪上半叶之前的西方,我们今天所指的“设计”(design)被称作“小艺术”(minor arts )或者是“工艺”(crafts)。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建筑学科中主张“功能第一”的现代主义胜利,“装饰艺术”这一传统术语便被诸如“工业艺术”(industrial art)、“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或是“设计”(design)等新词所替代。1977年英国成立设计史协会(Design History Society),意味着对设计的历史研究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实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学科。本课程分为三大部分:
一、从艺术理论到设计理论;内容有与“设计”相关的古代理论、西方传统设计理论的形成、现代形态的设计理论、以及20世纪以来的设计理论;
二、设计批评的历史与现代形态;内容有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批评、艺术批评的概念之网、现代意义的设计批评、以及后现代主义以来的设计批评;
三、作为学科的设计史;内容包括设计史研究的先驱、现代主义与设计史学科的确立、以及后现代主义以来的设计史研究。
2、课程名称: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论
任课教师:黄河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分6次讲。课程教材为本人两本专著:
《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
《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前2讲,简介这两本书,概论西方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
第3讲:《现代主义建筑与民国建筑的中国性》
第4讲:《全球化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
第5讲:《笔墨未必随时代》
第6讲:《通古今之变,判雅俗之别》
本课程课训:“学而不思则罔”。鼓励学生听课要有所思,有所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术上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3、课程名称:夷狄而中国
任课教师:朱叶青(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夷狄而中国,中国而夷狄”始终是中国历史上纠缠不清的近乎于梦魇般的陈旧议题。
当下中国同样面临了这个问题:那些自以为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之辈,或有可能,继承的并非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而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那些自以为掌握了西方文化艺术之流,可以肯定,未必真正吸取西方文化体系的精神价值。
我们在艺术上面临了伪传统、伪西方的各类表演。
文化的名与实,往往不尽统一,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混杂、文化糅合、思想演绎等等方面组成了文化主题的复杂结构与多元并行,所谓文化精神大抵是别抱内涵的,于此,引申出一个复杂多元的审视,如何在一个个模糊不清的空泛语词之中,简单而纯粹地找到艺术家的生存理念,问题就此展开。
4、课程名称: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
任课教师: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中国纺织大学博士生导师)
课程简介:第一讲 丝绸的起源与发展
1、四大天然纤维的分布2、丝绸起源的文化契机3、丝绸与中国传统礼制
第二讲 《蚕织图》与蚕丝生产
1、《蚕织图》2、蚕桑丝织生产过程3、四大发明与中国丝绸
第三讲 楚风丝绸与早期丝绸之路
1、楚风丝绸2、草原丝绸之路(欧洲关于中国丝绸的传说)3、巴泽雷克的发现4、新疆史前墓的发现
第四讲 汉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的凿空
1、沙漠绿洲丝绸之路2、西北丝路考古3、汉晋丝绸艺术4、艺术风格的东西交流
第五讲 南北朝时期丝绸与丝绸技术的西传
1、西域地区生产的胡锦2、粟特锦世界3、何稠仿制波斯丝绸
第六讲 隋唐丝绸与丝绸之路
1、唐代丝绸的发现2、大唐宝花3、陵阳公样4、新样唐风
第七讲 宋元时期的丝绸之路与丝绸艺术
1、辽代丝绸与南北方交流2、南宋丝绸与海上丝路3、蒙元时期的东西方丝绸
第八讲 明清的丝绸艺术与中外丝绸交流
1、郑和下西洋和传教士来华2、明清时期的西洋织物入华3、吉祥丝绸4、龙袍与补子
参考书目:《中国丝绸艺术史》,文物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