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措施。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精神,落实浙江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强化办学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以创业教育推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高创意人才的培养质量。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差异,强化特色,深化内涵,注重分类指导,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推动浙江创意经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课题项目为基础,引导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服务,提高创业能力;以服务为载体,加强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逐步构建理论与实践并举、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1.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院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基础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公共必修课,把创业教育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和指导。同时利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这一载体,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包括SYB创业基础、创业模拟实训、创业规划、企业管理等系列创业素质类课程,并纳入学院的公共选修课。要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培训课程,进一步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开设出更多的适合我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在专业平台,各院系要通过教学主渠道将创新创业理念纳入日常的专业教学,开展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而实现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有条件的院系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突显专业特色,开设若干创业素质类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同时,强化案例教学,以点带面,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加强创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以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和上城区大学生创业园为主要依托,以现有的“中国美术学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平台,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拓展创业园区的空间和实习见习基地的数量,充分发挥园区和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鼓励在校学生创业进园区,实习进基地。加强与西湖区的合作,完善和扩大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大学生科技创意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加强和深化与上城区的合作,进一步完善上城区大学生创业园。进一步加强和市区其他大学生创业园的联系和合作。对有创业愿望和意向的学生,引导他们科学制定创业计划,鼓励条件成熟者进园区进行创业实践。要求三年级及以上的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积极参加就业创业的实习和见习。各院系应重视基础实践和创新实践,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平台、实验室和实验中心,推动建立和拓展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要充分发挥各院系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研发优势,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教师在课题研究、项目研发中吸纳一定数量的学生担任研发助手,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各项课题和社会服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3.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业计划大赛、素质拓展训练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一方面,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另一方面,鼓励和推荐大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别各层次的创业大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在创新创业活动或大赛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创业导师和创业师资的作用,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平台,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各地和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创业信息,加大创业案例和典型代表的宣传工作,通过组织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力争早日把我院建设成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领导。 成立中国美术学院创业培训中心,协调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实习、实践、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工作。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的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与检查、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创新创业教育的对外交流以及日常管理工作。 2.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 引导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各院系应积极聘请专业教师、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和导师,建立和充实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创业导师的作用,以讲座、沙龙、结对等方式开展创业指导。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 3.加强实习和创业基地建设。 实习见习基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加快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和拓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基地,积极接纳学生实习实训,鼓励学生进入基地实习见习,并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各院系要充分挖掘现有空间,为学生创业提供适当的场地,同时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支持,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学生创业就业。 4.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激励机制。 设立中国美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专项扶持资金,每年20万元,用于扶持有市场前景、结合专业特点的创业项目,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践活动。在现有大学生自主创业资助基金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做大创业资助基金。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评选活动,每年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推荐若干个优秀项目,学校按立项资助额1:1予以配套,用于优秀项目奖励、优秀导师奖励、项目孵化和拓展等。每年举办校“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对获奖作品及指导教师予以奖励。同时加强对学生论文、获奖、专利等创新成果和创业成果的统计和汇总,评选“创新之星”、“创业之星”,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予以表彰和奖励。各学院可设立以赞助企业冠名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中国美术学院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