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内重要通知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处开设人文/专业素养选修课课表、课程简介等

发布时间: 2012-02-20
各位同学:
本学期开设6门人文素养选修课和5门专业素养选修课,网上选课时间为2月20-22日(共三天),每人每学期限选人文素养以及专业素养选修课合计三门学有余力者可适当放宽选课门数,可致电研究生处补选。请同学们看清课程要求、上课时间、校区等信息,并确保所选课程上课时间与自己的学习计划无时间冲突。为确保课程资源有效利用,请同学们慎重选课,珍惜机会,遵守课堂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务必做到“选课就修,不修就不选”,研究生处将对选课缺勤等学习态度不端者以短信预警或作强制退选处理。
 


序号
课程模块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上课时间 课时 上课地点 限选人数
1 人文素养选修课 胡晓明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 2012年3月5-7、13、14、20、21、22日18-21时 32 南山1B-303 110
2 孙周兴 西方诗学 2012年3月8-11日,4月26-29日18-21时 32 南山1B-303 110
3 陈嘉映 哲学概论 2012年3月27日-4月1、5、6日18-21时
 
32 南山1B-303 110
4 吴明 現代中国哲学与当代新儒学 2012年5月7-11、14-16日18-21时 32 南山学术报告厅 200
5 王宏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012年5月21、23、28、30日、6月4、6、11、13日18-21时 32 南山1B-303 110
6 孙善春、彭建波 论文写作指导 2012年,时间待定 12 南山学术报告厅 200
1 专业素养选修课 郑巨欣 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 2012年2月27-29日、3月1、2日18-21时 20 南山1B-303 110
2 姜节泓 视觉艺术课题研究方法与实践 2012年3月7-9、14-16日13:00-17:00 32 南山1C-505 30
3 何见平 街道画廊——海报传奇 2012年3月26日-4月1日下午13:00-16:30 32 象山2-306 110
4 毛建波 中国画论专题 2012年5月17、18、24、25、31日,6月1、7、8日18-21时 32 南山1B-303 110
5 洪再新 海外中国画研究综述1988-2012(讲座系列) 2012年5月,时间待定 32 南山1B-303 110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人文/专业素养选修课课程简介
 
一、人文素养选修课
 
1、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
任课教师: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课程简介:本課程的宗旨
一、原典意識
1,不想讀也讀不懂古籍
由於不可能有保護我們自己不受我們自己侵犯的法律,所以每一部刑法典都沒有反對文學罪的懲罰條例。在這些罪過中,最深重的不是對作者的迫害,不是書刊檢查組織等等,不是書籍的葬身火堆。有著更爲深重的罪過,———這就是鄙視書,不讀書。由於這一罪過,一個人將終生受懲罰;如果這一罪過是由整個民族犯下的話———這一民族就要因此受到自己歷史的懲罰。(布羅茨基《諾貝爾文學獎受獎演說》1987)
2,被傳媒、圖像、網路所綁架
3,被外語優勢、簡體字改革所制度化規訓化
二、文化心靈
先立乎大
同情瞭解
中國哲學與思想的視角
本課程採取的方法
講讀
課堂問答
討論與練習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
引論
文化心靈的靈光乍露
文化心靈的浪漫高華
文化心靈的人文智慧
結論
第一部分:文化心靈的靈光乍露
一、孔子及儒家的文化心靈:《論語》講讀
二、道家的文化心靈:《莊子》《老子》講讀
三、中國北方與南方的文化心靈:《詩經》《楚辭》講
第二部分:文化心靈的浪漫高華
剛健、人道、自然:初唐詩的美質
興象玲瓏與格高調美:盛唐詩的精神
沈鬱厚重與深情婉轉:中唐詩的情調
傷春傷別與潛氣內轉:晚唐詩的境界
第三部分:文化心靈的人文智慧
一、天光雲影之美:宋詩的人文精神
二、風神情韻與筋骨思理:唐宋詩比較
三、宋詞的性別美學
四、宋詞的文化中國意識
 
本課程的主要参考書目
戴燕《文學史的權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錢穆《中國文化講演集》,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晚學盲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1994)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廣西師大出版社,2006)
嚴壽澂《中國文學研究的文化自覺》載《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二期,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徐复觀《中國藝術精神》,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胡曉明《中國詩學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胡曉明《靈根與情種:先秦文學思想研究》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4
錢鍾書《詩藝錄》,中華書局,1984
繆鉞《詩詞散論》,中華書局1982
霍松林,鄧小軍《論宋詩》,載《文史哲》1989年第二期
吉川幸次郎《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社,1977
鄧小軍《詩史釋證》,中華書局,2004
胡曉明《文化江南劄記》,浙江攝影出版社,1998
胡曉明《詩與文化心靈》中華書局,2006
胡曉明《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胡曉明《唐宋詩一百句》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胡曉明《文化的認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 课程名称:西方诗学
任课教师:孙周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课程简介:第一讲  重启一种本源性的诗思关系
第二讲  艺术与自然:重审古典摹仿论诗学
第三讲  诗性与知性:美学抑或诗学?
第四讲  经验与超越:先验美学及其限度
第五讲  作为语言哲学的元批判
第六讲  美感的暴力:现代艺术的主体哲学基础
第七讲  后哲学与后艺术问题
第八讲  海德格尔与现象学诗学
 
3、 课程名称: 哲学概论
任课教师: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课程简介:概要介绍哲学尤其是现代哲学的主要问题。大致包括
哲学是什么
穷理
语言转向
科学研究与概念考察
论理词与论理
知识与论证
理解与解释
个人与公共性
 
4、 课程名称:現代中国哲学与当代新儒学
任课教师:吴明(香港新亚研究所教授)
课程简介:一、近现代中国思想之客观格局
二、现代中国思想之三大流派
三、综合派的第一期: 孙中山与蔡元培
四、综合派的第二期: 新心学与新理学
五、思潮论战中各派之主要观点
    1. 科玄论战 
2.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3. 唯物辩证法论战
六、综合派的第三期与当代新儒学典范之出现
    1. 唐君毅的绝对唯心论九境说及其文化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重建
    2. 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与中国哲学之重建及康德哲学批导
七、当代新儒学与中国文化发展之势态与人类之前途
    1. 中国文化与哲学发展之三期说
    2. 中国文化与世界(《中国文化宣言》要义)
 
5、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任课教师:王宏理(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如今有所谓“国学热”,但能真正感受到一点“暖”意就不错了。
谁说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谁说《易经》能看相算命?谁说君君臣臣是三纲五常?“中庸”、“学而优则仕”被谁曲解了?《春秋》只是个过于简略的“大事记”,谁赋予它“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的文化内涵?从孔孟到张仪苏秦都周游列国为实现个人理想,为何屈原却以身殉国?
谁说秦始皇首先统一了天下?“焚书”是谁的提议?“坑儒”究竟坑了谁?汉朝的辉煌是因统一还是专制?东方朔的“彼一时,此一时”说明了怎样一种时代政治?是谁侮辱司马迁,说他因受了宫刑而对汉武帝作出不公正的评价?班固为何批评司马迁却又跟着他走?什么是“史官文化”?什么是“谶纬之学”?汉高祖—陆贾、汉武帝—董仲舒区别何在?……诸多问题,希望我们一起来探讨。
 
6、 课程名称:论文写作指导
任课教师:孙善春、彭建波
 
二、专业素养选修课
1、课程名称: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
任课教师:郑巨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述文化遗产保护的定义、范畴,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史回顾以及文化遗产的调研的方法、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与多方参与机制、文化遗产的开发与活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多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课程共五个上课单元,每单元分别以主题讲座的形式向同学讲述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知识。
课程同时还将向同学们展示多彩的民俗文化遗产以及保护方面的资料片。
 
2、课程名称: 视觉艺术课题研究方法与实践   
(博士生必修,有攻读博士意向的硕士高年级研究生)
任课教师:姜节泓(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源于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必修的研究方法论教程,旨在为中国国内艺术与设计类的博士与有攻读博士意向的硕士高年级研究生铺张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并提供有益的学术借鉴。本课程着眼于研究课题和创作实践方案的确立、以及研究过程中相应的研究方法,并讨论和设立一系列高质量的有关中国视觉文化、艺术与设计的新课题。课程的内容包括:艺术与设计类研究方法的特质;研究的原创性;理论研究和视觉实践的关系;研究文献(文字与图像)考查方法以及信息的记录与管理;质量化与数量化研究方法(个案考察与分析、个人访谈、问卷调查);学术成果出版、展览、答辩与评估;以及艺术设计研究中的伦理规范。课程的教学将由传授式的讲座和互动式的研讨穿插而成,例举具有代表性的博士和硕士研究课题个案,分析其研究途径和方法,也邀请参与者可以联系自己进行中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思考和完善。
 
3、课程名称:街道画廊——海报传奇
任课教师:何见平(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课程简介:单一的平面设计内容,在今天的社会,越来越不被接受。社会需求,因为媒体和科技的形式改变,变得需求立体化、多元化。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培养的平面设计人才,其实也需要有新的教育结构调整。大美术观念传输和数拟化的技术传授外,对理论和历史的学习,也应该被强化。“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平面设计要成为一门学科,必需建立理论及对历史进行梳理。
系列讲座以世界平面设计的历史发展为脉络,从平面设计多个领域提供一些历史的和现代设计的信息。
第1讲 - 欧洲海报历史
第2讲 - 德国从战后至今的平面设计
第3讲 - 书籍设计
第4讲 - 平面设计和政治
第5讲 - 波兰、法国和瑞士平面设计
第6讲 - 边缘国家的平面设计
第7讲 - 中国海报历史
 
4、课程名称:中国画论专题
任课教师: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中国画论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结合中国画论演变过程,抓住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深入分析。课程以点带面,线面结合,抓重点,抓核心,使学生对中国画论关键问题有较深入的思考。
本课程共32课时。绪论部分着重介绍中国古代画论的特点、范围,对中国画论通于哲理、深入技艺、要言少索的特点作分析。先秦画论部分对孔子、老子、庄子等先哲的美学思想展开分析,着重于他们的理论对中国绘画的长久影响。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主要对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等人的理论加以分析,重点介绍、研读《画山水序》《叙画》《古画品录》,并对《画山水序》作逐字逐句的释读。隋唐绘画理论着重研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与题画诗的价值及影响。宋元绘画理论主要对欧阳修、苏东坡文人画论、宋代精审的观物观、赵孟頫引书入画、画贵有古意、倪云林逸气说等理论加以阐释,重点介绍、研读《东坡论画》、黄公望《画山水诀》。明清绘画理论偏重分析明清文人画新思潮,对明清数量众多的画论著述加以点评,于董其昌、恽南田、石涛等人的理论加以分析,重点介绍、研读《画禅室随笔》《南田画跋》《石涛画语录》。
参考书目: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
          于安澜《画论丛刊》
 
5、课程名称:海外中国画研究综述1988-2012(讲座系列)
任课教师:洪再新(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讲座形式进行,定为八讲。在主讲人编辑的《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基础上,本课程将根据30多年来海外中国画研究的最新发展,深入展开现代美术史学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包括:海外学者与国内学者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各国研究体制的变化,全球中国画收藏和市场的作用,各国几代学人的学术风格演变,多学科相互影响的结果, 主要的学术论争及焦点, 代表性研究方法评点, 学界现存主要问题的反思, ……,旨在揭示中国画研究在整个世界艺术史学演进中与日俱增的普世价值。
 
课程以百分制评分,由读书报告和研究项目两部分,比例分别为40% 和60%。
 
参考书目:
洪再新:“古代画史的超稳定结构- 《历代名画记》浅析”,《新美术》1987年3期,页44-7
洪再辛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美]帕诺夫斯基:“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曹意强译,范景中校,收入《图像与观念— 范景中学术论文选》,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页409-35
曹意强:“包罗万象史的观念与西方艺术史的兴起”,《学术思想评论》,1997年第2辑,页369-88,
杨新、聂崇正、郎绍君、[美] 巫鸿、高居翰、班宗华合著:《中国绘画三千年》,外文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1997年
 [美]埃尔金斯:《西方美术史学中的中国山水画》,潘耀昌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
[美]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李维琨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洪再辛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8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张总等译,三联书店,2005年
石守谦:《从风格到画意– 反思中国美术史》,台湾石头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