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其他

世博印象

发布时间: 2010-08-15
  高士明
  中国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

  [期待/Expect]我更看重世博会的后效

  目前还没有安排时间去看。世博这个题目包容性比较大,有点困难,需要呈现对城市形态的深入思考。可是目前从国内媒体的报道情况来看,我个人觉得中国做得比较好的是城市生命馆和浙江馆,有这方面的思考,其余的比较注重形式,缺乏深度的思考。我更加看重的可能是后效,因为世博会不只是个展览。现在在媒体报道上可能比较片面,只是针对人数、旅游项目、景观等。实际上更重要的可能是对人类研究思考的深度以及对中国社会在国际性的平台上产生的思想动能和视觉传播。现在视觉传播比较强大,思想动能上不够。它实际上是一个全民性的思考,而不仅仅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很好看的展览。

  对建筑来说,当然要看英国馆,另外我对西班牙馆、荷兰馆也有所期待。


  陈振濂
  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科技Technology]高科技带来的社会秩序打动我

  这是一场高科技、物品、环境、品相融和的世博会,它从一个物态开始转向对空间结构的反映。在此次博览会中,我们对整个城市的诠释做得很好。虽然园区中有些馆没有实际的东西,但有些馆做得倒也很精致。当中,杭州馆做得还不算成功,“五水共导”的概念,是一个程式结构的概念,它展示的已不是物,而是一个空间,一个结构。我看了两天半,看到了法国馆、德国馆以及一些小国家的展馆等。印象较深的是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这个馆非常有意思,它的想象力打动了我,大概是想表现高科技的、透明的、有社会秩序的观念。我们过去的秩序是一种人文秩序,比如等级观念、人与老百姓的关系、官员与老百姓的关系等。而现代秩序的排列,人的身份被慢慢地削弱,采用高科技控制取巧。一看到这个展览,我觉得原来认为对的实际上没对,还可以有另外的解读方式。人的身份被隐去,实际上这是高科技所带来的社会秩序。


  井士剑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
  参与城市雕塑作品创作
  作品:《城市·之光》、《城市DNA》

  [表达/Express]好看的馆都只说一句话

  对世博的感受,褒贬不一,要表达的问题可能太大,像market,要讲究简约性。世博最重要的主题是科技的发展,把生态转化为一种人文的思考,现在过于繁大,观众看起来很累。但是这并不会妨碍什么,反而验证了这次世博会主题的本身,所以世博会还是很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在于对艺术和非艺术的理解很有用。现在很多艺术家自我欣赏,是小儿科、小意识,无论从科技的含量还是从艺术性来讲,远远不能达到像沙特馆、法国馆这样对欧洲历史绘画的表达。每个时期对城市和人类进程的表达,我觉得他们做得非常好。卢森堡大宫国馆就非常棒,一个小地方,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很到位。其他馆中,德国馆和地球馆的设计理念也非常好。好的设计呈现出一个设计的标准,反映一个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和修养。好看的馆都说一句话,不好看的馆都是说了很多废话。


  邱志杰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副教授、博导
  参与江南广场综合雕塑作品创作
  作品:《洋务运动纪念碑》

  [缘分Fate]让一个地方的记忆浮现是一件高兴的事

  我还没去看世博会。到目前为止,我拒绝观看任何世博会新闻,也拒绝听到与其有关的评论,就是因为我想自己去看,计划9月到10月,在世博结束前去看。

  《洋务运动纪念碑》主要是和上海这个地方有关,那里原来是江南造船厂,也是当年李鸿章设立江南制造总局的旧址。所以在世博会这种机缘下能够把一个地方的历史梳理出来,我觉得是挺有意义的一个工作。对这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也还没有定论,我的作品不是要表明什么态度,我觉得能让一个地方的记忆浮现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世博是它和我的缘分。


  廖少华
  湖南美术理论家

  [竞争Competition]文化竞争下的艺术形式

  上海世博会时逢盛世,不仅展示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科学事业与文明的发展程度,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作为主办国家的国际地位、国家综合实力和文化智慧。

  从整个世博会的策划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作为地球村中的一员,国家之间显示出了相互尊重, 这种尊重有机转变为文化的和平竞争,各参与国家展示了现代时空与文化情境下,交相辉映、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促进了世界文明建设与进步。从世博会的楼台场馆设计以及内部陈列,再到开馆后的宣传都博得广泛好评。参与设计的艺术家功不可没。因为如此盛大的文化展示是通过艺术形式与手段来实现的。


  杨劲松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主任、教授
  参与江南广场公共艺术设计
  作品:《迁徙2010》、《梦想·摇篮·145》

  [质疑Oppugn]拒绝山寨,拒绝LED

  世博会,“博”的是一种文化,是各个国家的对话。积极地看,这是一个很好的舞台,至少让中国人知道全世界关于今天的主题原来有这么多说法,各个国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那一块。在与国际专家、全国的专家谈这个事情时,他们最认可的就是“你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文化态度,不是挪用、复制、山寨。谁要是把自己文化中的元素提炼出来,并让全世界人都感受到,那他就不是不断在做“制造”的东西,而是在做“创造”的东西。我最喜欢的展馆在浦西,用环保材料木塞做的,中国人设计的,体现出了中国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英国馆毫无疑问也是我很喜欢的。另外,我觉得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全世界都在用LED,光污染太厉害了。我们应该对人与自然、物质材料保持敬畏之心,高科技总是要让生活更美好,让世界更欢乐。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