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07年创作的《老子》
与书法家说书法是一个艰难的话题,如果与书法家说星座,会是什么结果?
书法家王冬龄很认真地告诉记者,他是摩羯座,一个被认为属于“劳动模范”的星座。
这个“劳动模范”书法家今天要大大地“劳动”一下了——如果你路过杭州南山路的中国美术学院,在室内体育馆宽阔的地面上,可以看到,早上九点多开始,在24张丈二宣铺成的“广阔田野上”,书法家挥汗泼墨的“笔耕劳动”景象。
继2003年完成7.5米高、12.5米宽的狂草《逍遥游》和2007年完成4.95米高、37.5米宽的狂草《老子》之后,王冬龄的大字实践掀起了新一波高潮。这一回,他将书写的是《心经》,用到的宣纸高7.3米,宽17米,相当于24张丈二宣拼接而成。此次完成的大字《心经》将与其各种风格的作品一起,亮相今年10月浙江美术馆举办的王冬龄个人书法大展。
·东西方文化的撞击
一只孩子的胖手伸向账台上的毛笔。这是出身于小商户家庭的王冬龄对于毛笔的最初记忆,账本上的字,是书法在他孩童时期最初的启蒙。
直至1981年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班毕业,他对书法的专注进入了全新的境界。作为中国首届书法专业硕士生,他留校任教至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王冬龄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之邀赴美讲学,在美国多个大学讲授中国书法艺术,历时4年。这个经历,令书法家在西方文化环境中,回望中国书法,他观察与审视东西方的艺术审美,塑造了宽容与自由的艺术风格。
王冬龄显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位中国艺术家,为此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美国绿卡;他显然是一位有着深厚传统功底的中国艺术家,他的每一个字,无论行草、榜书,都飘散着笔性墨韵的魅力。然而,他又不满足仅仅做一位中国艺术家,他的理想是做一位立足本土、包容世界的国际艺术家。
·毛笔的温度
书法家与记者在咖啡馆小坐,领班看到他,悄悄让人送来一份果盘,尊一声“老师”。
在咖啡之外,王冬龄喜欢喝葡萄酒。写字和喝酒是他最畅快的两件事,他说自己 “喝了酒不会说错话”。就是在美国教书的时候,也是喝了葡萄酒英语单词跳出来更快些。他的解释是,自己的“微循环”没有那么好,喝点葡萄酒,令循环加快,思路敏捷。
王冬龄说,书法这件事,除了功力技巧,还有情绪和情感。更重要的是用心写字,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他喜欢用好纸,比如“红星纸”,那是宣纸中的一个名牌产品。他说,新纸太燥,最好是有点年份,5年以上的那种纸才会性情温润,更能纸墨相发。他现在不喜欢用墨汁,一般都用研磨的墨,如同咖啡要现磨一样。包括他的巨幅都用磨出的墨。他要的,是毛笔与纸的亲密接触,还有和畅的融合,是笔与纸最合适的协调。
记者想起来,有一回看书法家现场写字,他对着纸不满意地浅浅摇头。写完了,很性情地直言,“写得不好”。仿佛一个没有吃到中意零食的孩童,有些意犹未尽。
·大写的野心
王冬龄书法艺术实践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他的巨幅大字创作。
他的大字书法经历可以上溯至20多年前。对他的大字作品,当年沙孟海曾题词说:“邵芝岩为余作大笔,老病不常用,冬龄兄借去作十字,真伟观也。”
2003年,他创作了巨幅狂草《逍遥游》,可以说是书法史上著名的行为艺术之一。
2007年,王冬龄又作巨幅大字狂草《老子》,笔力矫健、章法灿烂……
时至今日,他又一次挑战自我,巨幅草书《心经》将一个执着书法实践50多年、执教书法30余年的人,思与虑、困与解、情与放,一一书写。
王冬龄告诉记者,最近两三个月,他进入了创作的兴奋期。为此次大字创作,他坚持每周两次游泳,保持体力——说实话,如果没有体力和臂力,不要说拎起那支特制的大笔,就是至少几个小时蹲着的书写,也是很多人吃不消的重活。
事实上,王冬龄的大字将书法的技巧与身体的技巧,悄然相融,用极致巨制的表现方式,书写中国书法的开阔与宽厚。狂草里蕴涵着野心——在新媒体时代,书法与现代审美品格交相辉映、生生不息的野心。
书法到底可以写多大?书法家答:无界。
王冬龄,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早年师从“草圣”林散之,后又得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三位书法大师亲授。世人称,其书法线条遒劲,隐隐散发出豪放之气,但在雄浑之外又不失书卷气息。在巨幅现代书法上的开放式探索,成为他最重要的个人标识之一。
写成一幅高7.3米,宽17米的《心经》,需要多大的心血?也许下面的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写这幅《心经》用的毛笔,浸墨之后重达7斤;半桶墨是机器和手工一起研磨的,花了整整两天;为了准备这次创作,书法家王冬龄花了两年时间锻炼体力,半年时间调整心理……
写巨幅作品,准备笔墨纸砚这些工具就很花心思。众所周知,湖笔一向被誉为“笔中之冠”,为了做好这次特殊创作用的大笔,王冬龄特地到湖州去选笔、选能匠,在众多精品中选中了最让书法家惬意的一支。王冬龄写字不喜欢用墨汁,不仅要用研磨的墨,并且要特选油烟墨,才能达到“坚而有光,黝而能润,舐笔不胶,入纸不晕”的效果。
当然,最重要的是书法家本人的准备。写大字首先要保持充沛的体能。挥动一支重达7斤的笔,没有体能支撑是玩不动的。为了锻炼体能,王冬龄两年以来坚持每周游泳两次,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今天,让我们一起期待书法巨制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