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其他

寻觅延安“红色印记”

发布时间: 2011-07-31
寻觅延安“红色印记”
                            ——中国美术学院赴延安红色小分队考察感想
寻访延安,是为了寻访那份红色的“记忆”,是想真实的去了解而今的延安的面貌,是去找寻曾经的延安精神的“红色记忆”。
由院团委组织的“红色之旅”赴延安实践小分队在7月11日11时准时从象山校区1号门出发。
我们赴延安
为期四天的寻访之旅,我们的团队已经早已熟悉的跟一家人一样,一路上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指导老师丁红旗老师也丝毫没有“距离感”,我们的赴延安红色小分队,由陶艺系的杜沁芬带队,美术教育的刘维,美术教育的修亚男,以及艺术设计学的刘欢和10级工业设计的张骏5名同学组成,分别来自本科的各个年级,我们一路上更像同班同学一样,互相“逗趣”,但在每一个成员遇到“困难”时,我们的团队却显现出奇的团结。
 
出行第一天,由于一名队员修亚男的临时加入,这位同学没有买到卧铺票,这就意味着我们团队在火车上将出现分离的状态,于是刚上火车站台,我们就找到列车长,说明了我们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小分队,即将赴延安考察的情况,希望能得到格外的援助补上一张卧铺票,或者让修亚男同学先在卧铺车厢与我们团队在一块儿,但是被列车长以不符合规定,严词拒绝。我们团队只得分开,就在我们积极联系修亚男同学得知补卧铺票情况紧张的情况下,列车长挨个车厢找到了我们,给我们补上了一张乘务人员车厢的卧铺票,我们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立马追到列车长合影一张,原来列车长正是老党员了,我想这就是真正的党员,在不违背规定政策的情况下,不忘给予他人帮助。
 
我们看延安
到过延安最直接的感受,应该是感慨,不来延安不知道,延安其实挺繁华,不来延安不知道,延安人民生活的很丰富,很充实,不来延安不知道,其实延安精神其实无处不在。
 
延安人民丰富的文化生活让我们记忆犹心,我们到延安的第一天,安顿好住宿和温饱问题之后,怀着初到者的心情去延河广场周围散步,惊奇的发现,傍晚的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不时还有陕北民歌的声音传过来,走近细看询问才知道,他们是民间自发团体,这个团体有个口号是:民歌大舞台,会唱你就来!这个团队里有拉二胡的,拨三弦的,打竹板的……他们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却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声音虽然粗糙,却唱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在延河广场上有这么一位老人家,他有着47年的老党龄,他每天六点半准时在广场上用自制的毛笔在地上写着毛笔字,一打听原来他在广场上教人写毛笔字,他已经带了有80个学生了,令人惊讶的是,他教课都是免费的,老人家说,只要学生好好认真练他都乐意教,不刻苦的他不带。听着多么的质朴,我们的队员很感动在广场上画下了老爷爷在写毛笔字的场景,我们将这样一幅速写送到了爷爷的家里,以此来表达我们对爷爷的敬意,热情的爷爷也回赠了我们一幅他的墨宝,上面写道: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我们受到很大的鼓舞,我们来到延安,看到了心中的“宝塔山”,看到了革命旧址,更感受到了一种叫做“延安”的精神,那种精神里面有一种陕北人特有的淳朴,和乐观,更有陕北人对于延安的热爱。
 
我们学“延安”
在延安,“红色”已经不仅仅是老人挂在嘴边的故事,在延安,只要你迷路,随便在路边找一个人,哪怕是小孩子,都会很清楚的知道革命旧址在哪个方向,这是一种“力量”,一种叫做“红色”的力量。
 
我们学在延安,在7月13日上午,我们到达了我们考察的第一站:王家坪革命旧址,在参观过程中偶遇了这样一位老师,一位退休的党校教授,也是中国干部学院研究陈云同志经济思想的著名学者专家:王杰,他为人温和,虽已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却还是不停的忙碌在革命传授事业的“第一线”,给来到延安王家坪旧址参观学习的群众讲老一辈革命的真实故事,用他的话来说,这是我该做的,我的一切都是党给我的,我要尽我的所能回报党。这是一位传授者的肺腑之言,在这朴实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延安的质朴,听到了一位老教授的心声,更懂得了什么叫“延安精神”!
赴延安“红色寻访”小分队是众多分队中的一个,是建党90周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近4天的考察,以及老师的传授,还有队员们真实的了解,已经充分的领略了“延安精神”。
寻访延安,是为了寻访那份红色的“记忆”,是想真实的去了解而今的延安的面貌,是去找寻曾经的延安精神的“红色记忆”。
 
延安我们离开了,但是我们带走了“延安”精神,我们不会忘记在延安的点点滴滴,不会忘记在延安给予过我们帮助的每位朋友,是他们让我们深刻的认识了延安。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