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在中国美院美术馆举办了“重负与重觅•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之路”展览开幕式,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盛昌黎,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健,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姜陆,浙江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何启明,杭州市人大副主任陈振濂,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高克明以及中国美术学院院领导钱晓芳、许江、宋建明、傅肃琴、胡钟华、王赞、孟云生、孙旭东以及版画系历任系主任赵宗藻、赵延年、韩黎坤、张远帆等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版画系主任孔国桥主持,吴长江、许江、赵宗藻以及版画系学生代表蔡承志在开幕式上发言。
该展是中国美院面对新兴木刻这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文化运动,以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美院版画发展史的回溯,寻找国美版画发展之路。展览以文献、历史实物、作品等多维度的呈现方式,分“新文化”、“新中国”、“新时期”三个板块,共展出300多件作品,“新”字串接起板块内部贯连的线索,也暗藏了新兴木刻运动的灵魂。吴长江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中国美院举办该展览的意义,认为展览很好地整理了中国美院版画系几十年间走过来的历史、文字、图片资料,对于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回顾有很大的价值。
1931年的上海,一群来自杭州“一八艺社”的年轻艺术家,在中国艺术史上第一次以展览的形式将创作的新木刻版画呈现在了世人面前。他们的行为,开端了影响深远且具深刻前卫意识的“新兴木刻运动”。星星之火,在国立艺专这个“新兴木刻运动”重要策源地的内部薪火相传,培养了胡一川、罗工柳、力群、彦涵等一大批艺术大家,更在接踵而来的民族救亡与民族独立热潮中,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54年,杭州国立艺专(中国美院前身)版画系正式成立,“新兴木刻运动”的实践者张漾兮出任首任系主任。新中国版画系的学术策略,自觉秉承“新兴木刻运动”的光荣传统。一方面推崇艺术对于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另一方面强调版画艺术的本土化建设,譬如率先建立“水印木刻研究室”,并将这种思想贯穿在版画系的整体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之中,确立了中国现代版画教育的新范式;经历了1980年代“多元化呼唤”的思想洗礼,新时期的版画系,面对着深厚的自身积淀与全新的历史境遇,以“民族性”、“写实性”、“表现性”、“复合性”各教学工作室为学术平台,迅速发展实验工作室,加入新媒介与新技术,在版画新媒介与传统印刷技艺间的两端深入和良好互动,展开了全新的学术思考和文化实践。
作为中国美院“国美之路”系列展览今年主推的重要展事,“国美之路版画展”重在梳理从“新兴木刻”运动到“后印刷”时代的国美版画发展历程,强调“新文化”、“新中国”时期国美版画的先发性优势与奠基性意义,以及在“新时期”背景下对于国美版画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开拓性贡献;探究作为中国艺术实验策源地之一的国美版画创作、研究与教学体系的学理渊源,以应对“后印刷”时代的版画问题,进一步承当版画艺术的社会与时代责任,重塑国美版画在中国版画创作与教学领域中的示范与引领性位置。这也体现了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在展览开幕式上所说的展览初衷,“循着中国木刻与版画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梳理美院版画创作与教学的发展道路,凝练代代传承的文化精神和学术品质。”
展览将持续到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