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我院在南山校区八号楼会议室隆重举行了视觉中国研究院成立仪式。院党委班子成员许江、宋建明、王赞、姜玉峰及曹意强教授、王冬龄教授、王澍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雷德侯教授、英国牛津大学杰西卡•罗森教授,院办、外事处、研创处、研究生处、宣传部、财务处、跨媒体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仪式,成立仪式由王赞副院长主持。
许江院长发表了“同群必相叫”的主题致辞。他指出,中国文化的视觉传统特征在于“体象”、“通神”和“上手”,是中国人从事视觉文化创造,提升心灵觉悟的基本特征,也是保持中国人的视觉感受力的基本要素。这也是视觉中国研究的工作和精神背景,进而揭示通过中国视觉文化的整体研究,塑造中国最高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形象的研究使命。他希望通过视觉中国研究院的创立,一方面搭建平台,聘请顶级专家进行专项研究,举办研讨,出版专著。另一方面贯彻“视觉穿越、中国形象”的基本策略,积极推进学院已有的从龟兹文化研究到美术史论研究、从中国传统版画研究到亚洲思想研究、从建筑营造研究到中国设计文化研究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项目,逐步整合视觉中国研究的学术框架。
随后,德国海德堡研究院中国佛教石经项目负责人、海德堡大学教授雷德侯和英国学术院院士、中国决策者领导力发展项目委员会主席、牛津大学教授罗森代表获聘视觉中国研究院研究院士发言。雷德侯教授认为,他多年前来中国美术学院时即认为这是一个“通神”的学校,拥有伟大的学术传统,他很乐意在这里和其他研究院士一起开展共同研究和学术出版活动。他有一个理想,希望能像中国人一样理解中国的艺术。虽然作为一个西方人很难达到这一点,但他愿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罗森教授表示,她非常荣幸接受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的聘请,中国美术学院所在地杭州的良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期望着和中国美术学院的研究团队,共同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海外传播。
成立仪式上,许江院长为视觉中国研究院授牌,并向特聘的国际一流汉学家、美术史学者,颁发了研究院士聘书。首批聘请的研究院士包括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高居翰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雷德侯教授,英国牛津大学杰西卡·罗森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包华石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许江教授、范景中教授、曹意强教授、王冬龄教授、王澍教授、司徒立教授等国际一流学者。
视觉中国研究院是中国美术学院为回应媒体时代全球文化视觉转向的需求,树立中国视觉文化整合与创新的大格局,构建立足本土、面向时代、独具特色的视觉中国学系统而成立的新型核心学术机构。该院隶属于“视觉中国研究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简称“协创中心”),下设8个研究所(中心)——龟兹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化设计研究所、美术史论研究中心、建筑营造研究中心、艺术现象学研究所、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亚际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及与大英博物馆合作特别项目——中国传统版画研究项目。研究院采用“按需协作、动态协同”的方式,携手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重要学术研究机构及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香港凤凰卫视等高端产业平台,多层次地协同开展视觉中国学研究。研究院计划将于近期出版雷德侯教授编著的《视觉中国学大系》之《中国佛教石经》(18卷本)。
视觉中国研究院的成立是“视觉中国研究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发展历程中又一个里程碑。成立于2012年7月的视觉中国研究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推动视觉中国研究与传播的创新与改革。视觉中国研究院的成立既表明协创中心在推动我国视觉文化的创作和传播,探索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方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又标志着中国美术学院在建设国际一流高等艺术院校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美术学院隆重成立视觉中国研究院
视觉中国研究院成立仪式现场
视觉中国研究院成立仪式现场
许江为视觉中国研究院授牌,并向特聘的国际一流汉学家、美术史学者,颁发了研究院士聘书
许江为视觉中国研究院授牌,并向特聘的国际一流汉学家、美术史学者,颁发了研究院士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