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其他

赴象山县海洋岛屿文化研究与开发调研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 2013-09-03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围绕着岛屿资源丰富的象山展开,实践团队由2名设计艺术学院和2名建筑艺术学院兴趣相投的同学发起组成,实践中我们又有幸得到西安美院王曦琳同学的联谊合作帮助,共同完成此次为时4天的实践。实践虽然时间较短,但是由于我们前期的充分考虑和安排,还有当地政府的大力帮助,让此次实践顺利、圆满、高效完成。实践内容上,我们针对当地政府提出的区域要求和设计目标,分力协作共同完成了最终的成果和方案。下一步我们意将方案提交回当地政府作为当地开发的方案参考。

实践细节上,8月18日,我们经过了前期的资料收集和相关部门(鹤浦镇政府)的电话询访,确立实践地点(风门口),承载着各种期待,出发了。到达,安顿,休整。

19日一早,我们考察了象山石浦渔港,走访了各个已开发的景点,皇城沙滩、石浦古城等,了解了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消费观念和已有的开发模式。下午,在路上经行了第一次实践过程中的研究会议,我们确立的我们的开发地(风门口)的开发目标方向。随后我们赶往鹤浦风门口,路上又寻访了石浦老居民刘叔叔,听他介绍了石浦抗战年间的历史故事和近10年的发展。晚上,我们落脚风门口农家乐。

20日,我们围绕风门口这一特殊地段展开排雷式考察,围绕5公里的海湾一边讨论可行性方案,一边拍摄记录,另外,紧密联系前面的考察铺垫,希望能做出符合地方特色的方案项目。

21日,上午民意寻访,我们和管理当地的领导、居住的村民、前来游玩的游客纷纷交流,记录大家的看法意向。下午,小队第二次会议讨论,定夺方案。我们围绕风门口这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地最终设想,海湾浴场,邮轮码头,望日商业小街等几个方案设想,晚上,一行人收拾行李,离开象山。结束此次实践。

总结说,象山由于临海港湾岛礁众多,聪明的先辈世代择海而居,利用港湾岛礁讨海而生,继而向大海挺进,结累了不少战胜凶涌无常大海的生产经验与生活习俗,创造了不少海的民间文化遗产。立庙祭海,造节拜海,乡俗祈海,艺文颂海,歌舞娱海等等,比比皆是。在这块独特的半岛土地上所传承的各项“非遗”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第一、承载历史特征。几千年的半岛文明史,在此海此山此水间千年传承至今,曾经发生过的,曾经创造过的,或者曾经大规模流经过的文化现象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惊心动魄的军事活动、丰富的文化活动名人往来等,虽有志书史料文字记载,但更多的活生生记忆,却只能存遗于象山民间,成为我们现在仍可能小心触摸到的一笔文化财富。

第二、海洋文化特征。同是文化传承,无论是劳作、航海、捕鱼、开洋、谢洋、造船、晒盐、过年、过节、庙会、娱乐等,象山的“非遗”项目,大多会与海洋紧密相关。

第三、民间文化不是固态的,而是流动变异发展的,这可能使一个区域内的“非遗”会有大同小异的现象。象山地域相对封闭,文化交融的速度肯定迟缓。这就却却给“非遗”的原生态特征营造了一个自我保护的大环境。象山的“非遗”项目,虽然同样也有外来文化改造的印记,但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东西仍然占多。无论是人生礼仪的婚娶生子(代拜堂等),还是四时八节习俗(十四夜等),再到点心糕果(米馒头等)、海鲜制作(鱼丸、鱼面等),象山人都有着独特的一套文化遗存。

    最终我们希望能够承载这份象山特有的民间精华,为风门口设计出具有实际可行意义和开发可能性的方案。总结本次实践,也可以用16字概括:合理分工、目标明确、团队协作、设计提升。

 

 

 

(张骏)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