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其他

首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 2013-09-24

 

  9月21日上午,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万曼壁挂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的首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在浙江美术馆隆重开幕。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祖善,浙江省政协主席乔传秀,浙江省政协秘书长孙文友、浙江省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杨建新、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肖峰、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翁卫军、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健、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高克明、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魏皓奔、广东省文联副主席董小明、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赵治平、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骆献跃、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殷双喜、深圳画院院长、美术评论家孙振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工艺美术系主任林乐成,我院党政领导钱晓芳、许江、胡钟华、刘正、姜玉峰,展览总策展人、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施慧、策展人英国伦敦大学金斯密斯学院教授珍妮丝·杰弗里斯、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单增、策展人保加利亚索菲亚国家美术学院副教授阿萨杜尔·马克洛夫以及来自瑞士“汤姆·保利基金会”副主席,策展人吉赛尔·艾伯特·考特(Giselle Eberhard Cotton)、加拿大织物博物馆,资深策展人萨拉·昆汀(Sarat Quentin)、波兰自由策展人米歇尔·贾库拉(Michel Jachula)、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教授沃夫冈·科纳普(Wolfgang Knapp)、加拿大《艺术》杂志总策划郑胜天、外国驻华机构嘉宾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主持。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组委会主任、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对本次展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依托浙江与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强劲的经济实力,从历史、人文、艺术和科技的视角,探寻中外纤维艺术的文化根基,推动当代纤维艺术的实践和研究。通过纤维艺术的语言个性,倡导开发织物纤维的新材料、新技法、新产业,融合世界编织技术和艺术审美取向于一体,既有深邃的国际纤维艺术学术价值,又对提升创意产业有着巨大的促进意义。”

  翁卫军代表杭州市委、市政府,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表示欢迎。他说,依托杭州“丝绸之府”的独特人文积淀和中国美术学院教研、人才、创作优势,市校共同举办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展现国际纤维艺术创作前沿方向,从多重视角对纤维这一古老久远但又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物质进行阐述,有助于推动杭州成为重要的国际当代纤维艺术中心,也为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注入新的动力和内涵。他希望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打造成为跨国界的当代实验艺术舞台,在传统丝绸文化和当代纤维艺术的融合、碰撞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代表三年展艺委会致辞。他说,纤维作为一种眼光,是应对以编织作为基本艺术形态的纤维艺术面临时代的新的需求和新的拓展而提出的。一方面,编织的禅衣与人的身体最近,每个民族几乎都有一部自己的编织生活和艺术的历史,人们在编织不同织物的同时,也将不同的文化和理想编织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编织的坚守与思考,就是人类关于自身生活形态的坚守与思考。另一方面,编织的风尚变化快,纺织工业是全球性和多样性俱强的工业。这使得与纤维相关的艺术行为不断开拓着疆界,不断地突破惯有的定见,重新建构自己的文化内涵。正是出于编织,一方面与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紧密相联系,另一方面,当代社会为纤维艺术发展带来的多样而广阔的契机,我们突破纤维作为某种材料,某类形态的局限,而把纤维本身作为一种开拓性的眼光来审视生活、甄别内涵,以都市文化的自我批判来激活人类造物的心手合一的感性体温和生命理想;以造物行为的深刻反思来拓展纤维艺术的文化关怀,从而建构一个关于人类行为与思想的纤维品类的充实内涵。这个展览也是一个献给杭州、献给杭州人民的展览。如何让这一品牌赋予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让这一产业具有更新的创新驱动力,让这一丝绸的家园复兴千古不息的生活品质和创造理想,是纤维艺术三年展的策划和兴办的客观目的。我们真心希望企业界多来展览中淘金,接受创新开拓的洗礼,希望市民们来这里观赏艺术,展开自我生活方式的思考。

  总策展人、艺术总监施慧和联合策展人代表珍妮丝·杰弗里斯致感谢辞。早在2010年,举办中国的第一个当代纤维艺术展的构想就已经萌发,旨在让中国观众了解今天全世界的纤维艺术,同时也让全世界看到今天中国的纤维艺术。他们对杭州市政府、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开幕式上,吕祖善、乔传秀、肖峰、刘健、林嘉、马伊容共同为展览剪彩。

  作为中国第一个当代纤维艺术三年展,本次展览将是纤维艺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次视觉盛宴。同时,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校庆85周年的重大献礼,首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承上启下,既是对源起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八五新潮、中国当代艺术黄金八十年代的追忆与致敬,更是发端于美院的中国纤维艺术基地给世界的一次惊艳亮相。

  首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的主题是“纤维,作为一种眼光”(Fiber Visions)。展览从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中抽丝剥茧,用“经纬四方”、“手与心应”、“反者之动”及“网络天下”来命名四部分的框架,以中国人的眼光来为今日纤维艺术进行解读和梳理。从不同的方面切入当代纤维艺术创造的思想和精神内核,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创造高质量的作品。这些作品互相之间的张力,编织而成一张独特的纤维艺术之网,为我们感受生活、感受时代,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可能的艺术经历。本届三年展的参展艺术家除了在当代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如克里斯多(Christo),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或是现代纤维艺术领域中的代表性人物,如让·吕尔萨(Jean Lurçat),玛格达莲娜·阿巴康诺维兹(Magdalena Abakanowicz),雅科达·布依奇(JagodaBuic),以及今天的纤维艺术领域的中流人物,如因卡·索尼巴尔(YinkaShonibare),格里森·佩里(Grayson Perry),尼克·凯夫(Nick Cave),更包括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们,他们是60后,70后,甚至是80后。 本届三年展共计展出自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等16个国家的艺术家共计49人的186件作品,其中浙江美术馆主展区为106件;丝绸博物馆展区为古代缂丝缂毛作品30件,数码编织作品约50件。

  本届三年展的一大亮点是邀请艺术家进行在地创作,受邀艺术家进行前期考察,运用浙江本地材料、与志愿者们共同制作,完成为展览场地“定制”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几位在地制作的艺术家是法国艺术家弗朗索瓦·戴罗(Francois Daireaux),韩国艺术家金顺任(Kim Soonim),印度艺术家拉齐·佩斯瓦尼(RakhiPeswani),加拿大艺术家菲利普·比斯利(Philip Beesley),以及保加利亚艺术家维吉尼亚·马克洛夫(VerjiniaMarkarova)。展览将展出他们既带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充满本土材料气息的艺术作品。

  本届三年展将在浙江美术馆和丝绸博物馆同时举行。主展场在浙江美术馆,展出有洛桑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如玛格达莲娜·阿巴康诺维兹的《红色阿巴康》和《橙色阿巴康》,施慧、朱伟入选第13届瑞士洛桑壁挂双年展的壁挂《寿》等;丝绸博物馆展出中国古代的缂毛与缂丝织物,以及6位当代国际艺术家的数码编织艺术作品,两者代表传统和当代、手工和科技,将在跨越时空的两端,进行隔空对话。

  据悉,在首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举行期间,中国美术学院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学生们的作品展“纤维,心维,思维”,“质物素心——施慧作品展”,“一天和另一天” 任捷个展这三个展览作为纤维展的平行展同时举行。开幕式当天下午还举行了主题为“跨文化研究中的纤维艺术”的国际研讨会。  

  展览将持续至11月20日。

 

 吕祖善、乔传秀、肖峰、刘健、林嘉、马伊容共同为展览剪彩

 

 金兴盛在开幕式上致辞

 

翁卫军在开幕式上致辞

 

许江在开幕式上致辞

 

 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主持开幕式

 

珍妮丝·杰弗里斯致感谢辞

 

总策展人、艺术总监施慧

 

 开幕式现场

 

 胡钟华、刘正、姜玉峰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吕祖善等一行参观展览

 

展览现场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