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其他

《蒋公的面子》主创做客“西湖论艺”

发布时间: 2013-10-16

 

  10月11日下午,我院“西湖论艺”第十三讲邀请了《蒋公的面子》主创: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导演吕效平、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编剧温方伊来校讲述话剧创作过程。讲座设于“先生回来”展厅现场,浓郁的人文气息吸引了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等多校的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参与。讲座由我院党委宣传部主办,并邀请艺术人文学院的孙善春老师担任嘉宾主持。

  《蒋公的面子》是2012年南京大学爆红的“校史剧”,由学生创作的低成本话剧作品,现在已经全国巡演九十多场,成为中国戏剧界的一出“奇迹”。话剧讲述1943年蒋介石兼任南京大学(时称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时,邀请三位中文系教授赴宴的故事。

  题材受限、经费受限的校史剧往往只是校园内的自娱自乐,《蒋公的面子》却独辟蹊径,收到空前的关注和轰动。作为大三学生的习作,它的成功对于学生艺术创作有何启示意义?讲座中,吕效平导演自我评价,该剧表达出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向往自由、平等,民主的理想,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能否办好的重要条件,《蒋公的面子》是对民国时期教育文化现状的一种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最重要的是,编剧温方伊坚持了表达的真实。而编剧温方伊谈到塑造人物时坦言:她以治史的态度进入,创作过程是对知识分子的一种解构,剧中三位教授都有明显性格缺陷,但也各有魅力,跟普通人一样有精神生活和现实世界中的困惑,在现实和理想中纠结。剧本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相对于现在常有的话剧形式也更安静,试图跟观众建立一种对话状态,而非向观众喊话。在谈及“喜剧”的概念定位时,温方伊认为,这部戏的内容是悲剧,指向知识分子的困境,但通过调侃和嬉笑来处理剧本,所以,全剧中观众一直在笑,笑中带着忧伤,“以乐景写哀情”,余韵无穷。

  据悉,党委宣传部特地将讲座安排在美术馆二楼“先生回来”的展览中,也颇有深意,试图让听众在温习和回顾一代代先生们的精神世界中,考量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体会文人的脊梁与自由精神,实现“他们的背影,是这个时代的正面”。吕效平教授还特别给我院学生题写寄语“自由是戏剧的生命”。在讲座中,“先生回来”策展人邓康延也特地来到现场,与观众探讨他所体会的展览和话剧背后的文化精神,希望以一百多年中国文化史剖面的纹理,回答当前的社会问题。

 

《蒋公的面子》主创做客“西湖论艺”

 

《蒋公的面子》主创做客“西湖论艺”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导演吕效平、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编剧温方伊做客“西湖论艺”

 

“西湖论艺”之《蒋公的面子》现场

 

《蒋公的面子》主创做客“西湖论艺”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