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这位90后小姐姐与国美的“那些事儿”吧!
Q: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制作影视作品感兴趣的呢?
是怎样慢慢发展到考上国美的影视系的?
小时候爱奇奇怪怪的发明,最开始学美术是希望能更好地把想法可视化,做一名设计师。高中时候的数学老师喜欢给我们放电影,从那开始慢慢养成看电影的习惯。
进入影视系的契机是高考前有学长是影视系的,说影视系特别有意思。加上当时考美院的时候,报考的是三位一体,没有报考设计学院的选项,于是在图媒专业报名表的自我阐述里,写了类似“最初想做设计,后来觉得导演直接设计他人的人生,是更高层面的设计师”的话。三位一体通过之后,考进美院也一直对叙事很感兴趣,大一经常会拍一些尝试静帧叙事的摄影作品,大二分专业之后就顺理成章进了影视系。
Q:在国美繁忙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学习中,是如何有机结合的呢?对于影视方面,是否有在课外通过别的形式进行经验的积累?
美院作业很多,要求很高,如果还要课外做点东西,基本上是会比高三还要忙的,我大概过了这么忙碌的四年。最开始进入影视系的时候,其实并不如愿,我还记得进系第一门课第一次拍东西就被老师当反面教材在全班面前拉片(老师我没有在记仇哦哈哈哈),当时挺沮丧的,而且其实一个班分几个小组,只有最冒尖的同学才是被认可做导演的,所以慢慢我也开始尝试其他角色。
大三拍片现场
比如当时有学姐是非常优秀的制片,教了我很多,在那一年的毕设里,我因为帮学长做毕设的制片而广受欢迎,之后也帮其他一些毕设做美术,所以大二那年积累了一些拍毕业作品的经验。那时候杭州还挺缺美术的,加上本身学导演,总是能提供超值服务,所以很多校外的广告公司找我做美术,这样又积累了很多商业作品的经验。之后暑假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到一个院线电影的剧组,真正意义上做了电影美术,看到剧组拍戏究竟是怎么回事。
Q:以前也执导过不少其他题材的短片,这次的创作灵感与构思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否是身边发生过类似的事?
说实话,是被导师骂出来的。大三暑假我在剧组拍戏,也因为系里大四没什么课,和老师打过招呼之后,就没有如期返校开学,直到剧组杀青。当时负责我毕设的导师似乎对此不太满意,到我返校就开始收拾我了(哈哈哈)。依然记得那天下午我在家里接到老师电话,莫名其妙地被老师骂哭了,其实已经不太记得老师说了什么刺痛了我,总之见我哭了,老师终于放下心来,说,“好好想一想,你生命当中,最痛的地方是什么”。
电话结束后,我一个人在地板上坐了整整一下午直到天黑,慢慢回忆直到追溯到童年,发现那是一切悲喜的起源,我的性格脉络是如何从那时候起一点点四散生长,最终成为现在的我。
《余千梦》剧照
于是我有了写一个小孩视角的故事的念头。当然最终作品呈现的样子,和最初的想法差别很大,但念头的缘起的确是这么曲曲折折地来的。
加上我七岁的时候也的确有过一段和怀有二胎的母亲待产的经历,对一些细节有特殊的记忆,所以编剧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实实在在的情感依据。
拍摄中细心专注地与小演员讲戏
认真检查拍摄效果
Q:对于这次作品成功入围2018华时代全球短片节,有什么感想吗?
一部影片直到抵达观众,才算完成它的使命。感谢华时代能带着《余千梦》全球巡展,和全世界的观众相遇。
荣获马拉蒂亚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Q:在执导这次的短片时,在国美的在校学习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国美成就了我,也是这部短片得以完成的一切基础。
Q:在国美学习的这几年,有什么感想与收获吗?
给母校的告白信感觉是写不完的,美院四年最大的收获是爱和美,拓宽了生命的维度,原来我们可以选择这样度过一生。美院的自由精神,深厚的人文积淀,老师校友们的宽容爱护,让我在美的氛围里沉醉了四年,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无憾。愿吾辈同心愿者,不忘赤子之心,如木在林。
大三时与一起合作的同伴们的合影
Q:有什么话想要对学弟学妹们说吗?
我非常感激有学长学姐的帮扶,让我一路过关斩将,加速成长。也非常感激学弟学妹们两三年来一直支持帮助我各个短片的拍摄。当这些曾经一起浴血奋战过的作品面世,有了一个好的结果,团队的喜悦是我极大的安慰。感谢可爱的美院人,薪火相传,让创作的路上不那么孤单。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好好做作品的同时,也一定要好好睡觉保重身体,因为有时候燃烧自己的代价是惨重的。
尺素与国美
不忘赤子之心,如木在林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在尺素小姐姐身上,看到了一位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国美人,多年的绘画经历与美院的熏陶养成的观察习惯,使她形成了对世态人性、自然美学的敏感与关切。她是我们每一位国美人值得学习的榜样!真的非常感谢尺素小姐姐对这次采访的认真配合!
感谢大家的观看!
编辑:林芯
校对:吴诗倩
审核: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