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至16日,“中国画系教学观摩展”在我院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是教师和学生作品的共同展示。
当今的中国画教学是古今合璧的,或者说是西体中用的。其主体是“科学喂养”的学院方式,但也有“从夫子游”的师徒传承,而本系的现状是:磨合期尚未渡尽,一部成文已久、几经增删的教学大纲也总在各种新问题的审视中被质疑,个性化教学便屡屡充作应急之需。其间的是非得失已近于“混沌”。因此,我们关注于这部大纲与临场教学的微妙距离。还有一些问题也令我们关注,比如教师对学生“创意”的“有效监控”是否伤害了生员的原创力和造血功能?对“家族相似”及“路径依赖”的避忌是否伤害了系统建构中对重点和特色的维护?当被先贤们讥为“画家末事”的“传移模写”和“随类赋彩”,成为一个学生的漂亮作业时,教师们该如何去评价一份好作业和一个好学生?在极具“自足性”的中国画与其他学科和异质文化发生原理冲撞时,其间有着怎样的真实关系?我们应当相信“堆积性转化”,还是相信“结构性组装”?我们能够教会学生“性灵”吗?如果将“用度”问题放一边,还会剩下多少真问题?
显然,“问题”存活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之间,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体化展示是必要的,二者互为背景,互为说明,被置于“紧密相关”的观照中……。经过一代代前辈的努力,中国画系业已步入鼎盛期,正是为了维护这样的佳境,我们不得不执着于种种问题。
中国画系的教学仍在成长中,其成长性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回合替进,呈现为周期增长。这个展览的总预期正是发现问题,而问题是归结在画面上的。通过展示,我们自己会有所察觉,但仍热望系外人士以“冷眼”为我们指谬。
文、图/国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