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院系传真

浙东“唐诗宋韵”与社会美育之行记

发布时间: 2022-12-14

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感召下,10月下旬,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梅教授和文思老师带队,博士生魏慧争、傅越悦、刘嫚、罗阿进和硕士生许若怡、夏君捷、郭灵芸、郑一凡共同组成了“浙东唐诗宋韵与社会美育调研考察团队”,奔赴中国美术学院省级校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浙江新昌和嵊州等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为引领,围绕浙东唐诗宋韵文化主题和深度关注地方艺术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调研和走访。

一、崇仁古镇探宋韵,后门塘际话古今

浙江嵊州的崇仁古镇位于嵊州之西,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这个幽静的江南古镇有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落,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建造,但颇有宋代遗韵。这种“韵”体现在建筑多维度的美感,建筑整体恢弘大气,其装饰精工细作,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题刻、书法、彩绘技艺熟练、工艺水平高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而隔着历史的面纱这种美感便更有一种神秘与魅力,白墙上留下岁月的斑驳;木雕、彩绘褪色所产生的色调感;石雕、台阶上的青苔无不加强着这一韵味儿,从古到今,绵延不断。

团队师生们徜徉在古镇寻觅古韵、古意中时,迎来了中国美术学院校党委书记金一斌教授、研工部副处长黄斌斌副教授一行。每年此时,国美大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都会奔赴全国各地,乡村、山区、工厂等,在这期间,国美的领导带领教学职能部门负责人也会亲自赴各个下乡社会实践点进行教学巡视指导和看望师生们,今年也是如此,这是国美教学的优秀传统,也是国美学生的福气。金书记一行风尘仆仆到达古镇,一刻也没停歇,直接来到学生们的采风实践点。在现场认真看了同学们的写生作品并给予鼓励肯定。

在古镇荷花满池的后门塘百姓家门口,乡亲们拿出条凳和竹椅,大家欢声笑语聚拢在一起。金书记带领大家热议二十大报告精神,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文化和文艺也必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要进一步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开展传承中华文脉、描绘时代气象的艺术创作和教学,多出精品力作。特别强调了: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一定要胸怀责任与使命,更要有情怀和担当。

特别是围绕崇仁古镇历史变迁,金书记用一个个历史故事活化了古镇的昨天,也用精妙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古镇从古至今的文化变迁与发展。古镇人文深厚、人才辈出,这块古老的土地孕育和发展了越剧、围棋等特色文化,这些文化又滋养培育着后面一代代人,很多题材值得去挖掘和表现,希望同学们在下乡期间要积极探索、善于观察与思考,将自己切身融入社会、融入乡土、融入百姓生活现场、融入人民之中,才会有更好的艺术创作思想和创作作品产生。

这是一堂泥土味儿很重很香的田间地头的思政大课,也是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艺术与学术探讨的第一美育现场,师生们都很感慨此次下乡收获颇多。

在崇仁古镇社会实践期间,中国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红旗、副院长翟志强、党院办副主任周艳老师一行也来到崇仁古镇,为大家带来了一堂“星空下的思政课”,地方干部单祖华书记、新昌中小学美术教研员丁国红老师、新昌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新春老师也积极加入学习和讨论。大家结合二十大报告精神,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围绕报告第五部分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了细致解读和阐述,师生踊跃发言,讨论场面生动,结合此次唐诗宋韵社会实践与社会美育之行教学要求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提高了政治思想认识,也更加明确了未来学习的方向。

在古镇调研期间,实践团队专门邀请了崇仁镇文化站站长厉小平为大家现场导览,对崇仁古镇历史和文化保护进行了全面介绍;也请街道书记马江红带实践团队参访了周边的马仁村等周边村落。几天里,同学们围绕着古镇玉山公祠建筑主体和周边街巷,在庙宇、祠堂、古戏台、民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构成的崇仁古镇建筑群中穿梭流连,在村落里感悟百姓恬静、安逸和富足的日常生活,走在石子路或穿梭于古巷中,感动之余,坐在古石阶上,不断用画笔记录所见。

二、诗路名城践美育,天姥山下拓唐诗

深入考察调研地方基层中小学美术教学现况,是此次团队师生社会美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团队一行马不停蹄的沿着古诗路足迹到达浙东诗路重要站点——新昌。浙江省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新昌基地的负责人黄国东和吴国财老师全程陪同实践团队进行了考察调研。

期间,实践团队围绕地方美术教育发展展开调研与走访,在新昌中小学美术教研员丁国红老师、沃西中学张明君校长的邀请下,共同观摩了新昌县优质美术课程教研评选活动,此次活动有新昌县近20位中小学美术教师参与。在活动尾声,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也与当地中小学美术教师代表开展了丰富多元的专题研讨,共同探讨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学校特色课程的方式与路径,深入调研了基层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与需求,交流课改的实施和创新课程的经验,为推进“互联网+”乡村美育课程在当地的实践与应用打下扎实基础。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句断续的出现在新昌县横板桥村的一些石碑上,透过石碑,吟诵古人文字创造的华篇,仿佛穿越回诗意浪漫的唐代,隔着历史的尘埃显现出它独特的魅力。这些石碑作为唐诗之路的历史遗存,对古诗路文化解读和深入研究有重要价值。

几年前,热心于家乡文化的新昌县教师、天姥寺复建筹备组组长潘伟光老师在退休后仍发挥余热,带领村民将散落于村路旁和泥土里的石碑搬运回村党群活动中心妥善保管,为进一步研究石碑刻字内容打下基础,此次实践团队特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副馆长、高级工艺美术师胡永忠老师同行,并为同学们现场授课。同学们一起上手学习与实践,此项现场教学,为横板桥村留下一套石碑纸质拓印本,希望能与原碑一起在当地进行长期陈列展示,对地方文化发展和宣传起到促进作用。其间大家还参观了横板桥天姥山革命纪念馆,在潘老师的导览中,师生团队对新昌红色根脉和唐诗历史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三、大佛古刹访诗迹、诗路古道览山水

“僧过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天开”。在新昌县期间,师生团队还参访了深藏于南明山峡谷中的千年古刹大佛寺。寻觅唐诗宋韵踪迹,探索中华文化根脉。中华历史文化与艺术在儒、释、道文化交融的土壤中生长,大佛寺与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除了是高僧大德荟萃之所,李白、孟浩然、颜真卿、米芾等诗人、书画文化艺术名家也皆在此流连忘返。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诗的文化沉淀于新昌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天姥山连绵不断,也连接着这里的村村落落,正如大家参访的横板桥村、班竹村、新昌县儒岙镇上里村下庄等村落,到处都遗留有诗路的痕迹和诗篇。走在诗意弥漫的古驿道,在谢公道、霞客道、浙东唐诗之路交汇之地,与古诗人、古诗词不期而遇。游走在盐帮十八渡,里家溪村到赤岩村之间,有一条平缓宽阔的溪流,溪边有历史悠久的盐帮古道,古道依山势而建,来回穿行于溪水,有十八个来回,被称十八渡。实践团队通过步行方式与历史产生对话,徜徉山水间感受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共生,用画笔记录遇见的美好。

结语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传统美育精神相辅相成,唐诗宋韵与社会美育自然连接。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像一条大河,率意的诗性之美是这条大河里最璀璨的文化结晶体,文化之韵从文人理想到影响建筑和造物之美,成为了中华民族日用不觉流淌于血液的文化基因。“唐诗宋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更需持续坚守与传承创新,让美育在新时代发挥更大势能,我们仍需共同努力!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