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 琳 书法是国粹,中国人对书写汉字是有情结的,很多“80后”小时候多少会在少年宫、培训班或学校的兴趣小组练几笔毛笔字。不过,比起学英文、弹钢琴,书法还是有点“偏门”的,不是人人都能当沙孟海,那么只会“写字”的人在社会上能做什么呢? 于是,当笔者近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馆里,看到全国12所高等院校的书法专业本科生的360幅作品展时,颇有点惊讶。这些院校不仅有像中国美院、鲁迅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这样的艺术类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这样的师范类学校,还有浙江大学、暨南大学这样的综合类院校。仅中国美院书法系的本、硕、博学生,已经多达150多名。这么多专业书法学生,毕业后都能做什么呢? “不要以为书法专业的学生只会写字啊,”中国美院书法系主任、著名书法家祝遂之笑道,“学完书法专业以后,他不仅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同时还能写一手好字,就业方向其实是很宽的。我当年毕业的时候,国务院都来我们这个专业招人!” 毕业于中国美院书法系,现任温州大学书法教授的王客,成了圈里“自主创业”型的典范。他和他的夫人在温州一起开办的“王客书法学堂”,那规模简直比杭州普通的英语培训班还要大。四五百名小学生每周在这个“私家学堂”练习硬笔和毛笔书法,还可以跟学校的识字教学同步。 这个私人学堂里有11名授课老师,其中不少是书法专业的学生,“学生在这里等于勤工俭学,仅每周末上课,他们的年薪至少有3万。”王客告诉记者,“温州人和宁波人比较重视自主创业精神,像我这样开私人学堂的非常多。” “这个类似日本的‘自营业’书法班。我的学生开这种私人工作室,既带动基础教育,又赚钱。”祝遂之说,“他们赚的钱比我还多。” 不过,从1963年浙江美院设立全国第一个书法专业开始,到现在流行“书法热”,120多个高校纷纷招收书法学生,教学质量也成了学术界忧心的问题。 “这就是拼品牌和质量的时候了。”祝遂之承认,“教师如果跟着潮流一起轰轰烈烈,教学质量就可能下降,人的素质就降低了。如何能让中国的文化不因为利益驱动而变异,这是个问题,因为现在面对的诱惑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