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理论学习

本土资本与外资的角逐加剧

发布时间: 2012-05-22
徐佳和 发自香港 

 2012年香港艺博会现场

  中国财富的崛起,带动了中国富豪的收藏积极性,以及对于收藏热情高涨的名声,使全世界都见证了亚洲艺术产业的蓬勃潜力,这股潜力在刚刚结束(5月20日结束)的2012年香港艺博会上看得一清二楚。虽然香港的恒生指数在5月16日开幕预展的当天跌了近3.2个百分点,但是以艺术家刘炜的油画作品为其唯一参展作品的台北大未来林舍画廊,在预展开幕的三个小时内,就成交了12-15件价值在100万-450万港元之间的参展作品,展厅里所有的参展作品几乎都贴上了表示已经售出的红点,买家的热情让画廊不得不采取每位买家只能买一幅作品的“限购令”。

  5月17日到5月20日在香港国际会议中心的香港艺博会正在以其飞快的速度跻身国际一线艺术博览会的行列,今年进行到第五届的香港艺术博览会因为亚洲经济强势增长、亚洲收藏家的大手笔最终吸引西方艺博会龙头——巴塞尔的入股,而升级成了国际型的艺博会,2013年,香港艺博会ART HK 将改成巴塞尔艺博会(Art Basel),不过时间将保持在5月,相比之前有人提议的2月,因为与传统春节相冲突,5月的时间还是更符合亚洲地区的需求。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也将失去带有地域标识的名号,这样一来分别在三个地区举办的艺博会三驾马车将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新的logo 预计将会把“Art Basel”这个名字和三个地区的名称结合起来--至少在文本层面上,艺博会的高层是打算进行统一的。

  中西方画廊相抗衡

  2011年的香港艺博会由于中国画廊参展数量骤减,引来外界一番激烈讨论,亚洲画廊主多数认为西方画廊占领了多数展位,是个“不公平的展会”。今年的ART HK12共有266家来自世界各地38个国家的画廊参与,东西方画廊在比例上分别占到53%与47%,是全球唯一亚洲与西方参展商比例各占一半的世界级艺术展,这种平分秋色的现象也是在显示,更多西方卖家与买家青睐此地。毫无疑问,香港正在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短兵交接的第一战场,中国本土资本与外资力量的角逐与抗衡,空前加剧。

  主画廊区的182家画廊里,全球一线画廊几乎悉数在列,纽约的David Zwirner画廊、高古轩画廊、在德国和意大利都有分支的Karsten Greve画廊等等,特纳奖获得者崔西·艾敏、最贵的艺术家达明·赫斯特、波普艺术家里切滕斯坦、安迪·沃霍尔、深受中国艺术家喜爱的意大利已故艺术家莫兰迪等等当代艺术中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展厅中俯拾皆是。

  今年中国画廊参展商总数有31家,包括主画廊区17家,位于另外的Asia One(亚洲·一·展馆)有11家,另外的Art Future(艺术世界之未来)则是3家。属于重点战场的主画廊区今年增加了四位新伙伴:Art Issue Projects、Hadrien de Montferrand、站台中国(去年位于Asia One区)、沪申画廊(Shanghai Gallery of Art),其余参展画廊有:AYE、现在、北京公社、Boers-Li、常青、Pearl Lam(对比窗)、长征、麦勒、佩斯、艺门 、香格纳、唐人及广州的维他命。

  与去年相比,中国展商总数少了3家,主画廊区倒是增加了4家。另外几家指标性画廊比如台北大未来林舍成功地由去年的Asia One升级至主画廊区,刚开幕的北京品画廊今年也是首次挑战Asia One。

  始自去年的ART HK PROJECT,在100平方米的空间中密集推出十组展出世界顶尖艺术家的大型雕塑及装置作品,有草间弥生的作品《花(flower)》,也有北京佩斯画廊带来的中国女艺术家的尹秀珍作品《黑洞》(2010),这组作品将二手货柜箱切割后加上霓虹光管,化身为巨型装置。

  Asia One今年被纳入整个博览会的中心,置于一层与三层的空间,与东西方画廊展位相毗邻。参展画廊拓展至中东及澳大利亚,49间参展画廊横跨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土耳其、阿联酋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和内地。

  本土性和国际化

  也许对主办方来说,将东西方画廊放在同一个标准上衡量审核是最残忍但也是最公平的做法,对艺博会来说是长期营运的最佳策略,本地区与其他区域参展机构的比例是衡量一个艺博会是否“国际化”的最简单标准。从香港艺博会起始即担任ART HK 总监的马格纳斯·连夫鲁(Magnus Renfrew)2013年将会以亚洲总监的身份进入 Art Basel 执行董事会,负责“在亚洲开展 Art Basel 事务”,同时继续负责香港艺博会的运营。连夫鲁很快就确认2013年的展会仍将保持亚洲和亚洲以外地区的参展画廊一比一的关系。连夫鲁在接受采访时针对香港艺博会会不会成为巴塞尔、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会的复制品的忧虑表示:“香港就是香港,亚洲就是亚洲。”

  来自柏林的画廊MICHAEL WERNER始建自1966年,自1997年移师纽约已经15个年头,他们对于香港艺博会有着较高的预期,而“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相得益彰是他们选择香港艺博会的重要衡量标杆。而每一届都在增长的入场人群意味着更多的买家和购买的可能性,2011年,香港艺博会创造了63511人次的参与纪录,比2010年增多38%,组织者希冀这今年比去年更多。

  “我们卖了许多东西——在艺博会除了这个还有什么目的?”展商兹沃纳说,他的所有买家都来自中国,“我可以说完成任务了。”

  Phillips de Pury画廊主持人西蒙·普雷说:“巴塞尔注资的消息给了香港博览会很大的帮助,表明这里有强势的市场,我到这里来什么都要看一眼。”

  佩斯画廊创始人兼主管阿尔尼·格里姆彻说:“我们在博览会上很成功,有个韩国人花了60万美元在我这里买了张晓刚的《瞌睡 No.4》和张洹的年香灰画《钟》。”

  上海的香格纳画廊此番带来了李山、杨福东、孙逊等艺术家的作品,5月16日开幕VIP专场当天,即有三分之二的作品被买走。

  高古轩带来的德国最前沿的摄影师Andreas Gursky作品个展,用极致的细微镜头表现曼谷的桥下的景致,三米的巨幅尺寸摄影作品,标价几万美元。

  但参加香港艺博会,在高成交额的诱惑下,还意味着巨大的投入,资金成为参展画廊的一个先天准入条件。租借一个空间,展位费17000美元,连东京画廊都觉得这个费用十分昂贵,加上艺术品的运输费用,工作人员的住宿,来回机票,以及艺术品目录的印刷费用等等,这笔钱翻几番都有可能。北京的星空间曾经为香港艺博会付出了40万元人民币的费用。投入的金钱和与其产生的效应的比率,对于画廊和艺术家来说,都是需要权衡的,Cesar Villalon, The Drawing Room画廊主持人说:“我们不得不开始这么做。我们的工作就是提高和介绍我们的艺术家,我们拥有那么好的艺术家,应该介绍给当地和国际的机构和收藏家。”但是就专业程度而言,细微到一本导览图册的详细制作,以及现场的灯光设置,展板的整齐度,都成为香港艺博会远胜于大陆艺博会的细节构建。

  毫无疑问,香港艺博会的专业性还有赖于连续五届担任香港艺博会总监的连夫鲁,而试图与之相比肩的上海当代和东京艺博会都经历过屡屡换帅,人走茶凉,一切定位重起炉灶的过程,这样的内耗显然不适合专业艺术博览会的长远发展与规划。香港艺博会上,绝对不会出现艺术北京和上海春季艺术沙龙里拍卖行共处一室的尴尬和笑话,画廊与拍卖行之间界限分明,香港艺博会至少将普通人从“艺术品只存在于拍卖市场中”的观念误解中解放出来。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