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省级新苗课题
|
编号
| 项目代码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指导教师
| 验收结果
|
1
| 2020R402001
| 关于油画本体语言及其中奶油感的研究与创新
| 钱灵芝
| 邬大勇、陈骁
| 通过
|
2
| 2020R402002
| 少数民族农产品包装设计+扶贫——以三都水族自治县怎雷村为例
| 刘鸿磊
| 金睿智
| 通过
|
3
| 2020R402003
| 景德镇瓷画文化研究与开发推广
| 张欣芊
| 刘正
| 通过
|
4
| 2020R402004
| 商场智能垃圾分拣系统设计
| 严若筠
| 卫巍、王昀
| 通过
|
5
| 2020R402005
| XUNCUI寻粹——水族民族文化课程开发
| 项依慧
| 朱海辰
| 通过
|
6
| 2020R402006
| 植物染实验室——植物染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
| 高丽靓
| 王小丁
| 通过
|
7
| 2020R402007
| 多维视角的园林研究——以调研传统建筑与园林为契点的系列衍生品设计
| 雷雨晴
| 宋曙华
| 通过
|
8
| 2020R402008
| 传统建筑中祈福主题的建筑构件研究
| 兰天
| 宋曙华
| 通过
|
9
| 2020R402009
| 崇仁古镇传统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活化
| 王一如
| 钱晨、徐大路
| 通过
|
10
| 2020R402010
| 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推广模式研究
| 李紫沛
| 金科
| 通过
|
11
| 2020R402011
| “美愈·未来”乡村美育课程平台和乡村自然创意画材研发
| 蒋雨洋
| 丁红旗、刘迪
| 通过
|
12
| 2020R402012
| 寝室空间的研究与改造——以象山校区山南寝室为例
| 吕艺书
| 钱晨
| 通过
|
13
| 2020R402013
| 古今会通——对中国传统造像艺术的多元再现
| 赵静文
| 余晨星、安之堃
| 通过
|
14
| 2020R402014
| 公共艺术的仿生学及其数字技术应用研究
| 井瑞丞
| 赵明
| 通过
|
15
| 2020R402015
| 传统手工皮纸中分级蒸煮法的创新研究与推广
| 唐玮
| 李爱红
| 通过
|
16
| 2020R402016
| 乡村振兴中的余东农民画调查
| 罗辛予
| 王犁
| 通过
|
17
| 2020R402017
| 非遗视角下歙县手工制墨工艺调查研究
| 叶安吉
| 臧志成
| 通过
|
18
| 2020R402018
| 忍冬花纹在宗教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向民间普及的流变——以瓷器为例
| 楼鹄晨
| 何鸿
| 通过
|
19
| 2020R402019
| “枣子市场”实验计划
| 陈燕妮
| 翟羽佳
| 通过
|
20
| 2020R402020
| 窑制玻璃模具设计制作及应用研究
| 汪权
| 韩熙
| 通过
|
21
| 2020R402021
| 传统射艺复原与创新——箭囊
| 张光辉
| 周伟
| 通过
|
22
| 2020R402022
| 马家角村气象站——未来乡村发展策略新思考
| 方少东
| 舒怀、王昶
| 通过
|
23
| 2020R402023
| 良渚文化的科普活化与创意开发
| 陈铭纬
| 姜珺
| 通过
|
24
| 2020R402024
| “学习强国”衍生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 方沛
| 韩阔
| 通过
|
25
| 2020R402025
| “画梦疗心”——绘画治疗绘本的创作与推广
| 徐子昂
| 孔国桥
| 通过
|
26
| 2020R402026
| 基于文旅融合,探索“四条诗路”与“指尖经济”耦合新模式
| 许溪
| 王其全
| 通过
|
27
| 2020R402027
| 基于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设计活化实践研究
| 周倩
| 郎青
| 通过
|
28
| 2020R402028
| 新文化书签
| 刘一鸣
| 宋建明
| 通过
|
29
| 2020R402029
| 基于色彩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心智化能力影响的研究——针对自闭症儿童疗愈产品的研发
| 范子宽
| 郭锦涌
| 通过
|
30
| 2020R402030
| 黔南足衣——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元素在服饰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 郭峰乔
| 王小丁
| 通过
|
31
| 2020R402031
| 衢州老城区公房的空间研究与设计转化
| 夏一帆
| 陈立超
| 通过
|
32
| 2020R402032
| 传统木结构工艺的文化普及和理性再应用——以榫卯技术为例
| 徐欣怡
| 石宏超
| 通过
|
33
| 2020R402033
|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插图语言与民族特色节日的结合
| 陈欣苑
| 陈敏
| 通过
|
34
| 2020R402034
| 凉山彝族文化元素在美术教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开发——以西昌民族幼专为例
| 葛旭艳
| 李梅
| 通过
|
35
| 2020R402035
| 中外博物馆社会美育功能实现比对研究
| 马俍
| 翟羽佳
| 通过
|
36
| 2020R402036
| 古法“光熟纸”研究与推广
| 刘建轩
| 何士扬
| 通过
|
37
| 2020R402037
| 美育实践中的乡村美术馆营造——以富阳龙门镇为例
| 王菲
| 黄骏
| 通过
|
38
| 2020R402038
| 对话三代人—初探社会美育的传播与推广
| 沈佳琪
| 杭间
| 通过
|
39
| 2020R402039
| 艺术微介入——浦江地区乡村绿色传统食品再设计及推广研究
| 徐之川
| 翁震宇
| 通过
|
40
| 2020R402040
| 中小型艺术馆绘本宣传册的美育推广与传播——以刘江艺术馆为例
| 陈笑
| 刘丹
| 通过
|
41
| 2020R402041
| 金属编织与大漆的结合运用
| 姚遥
| 汪正虹
| 通过
|
42
| 2020R402042
| 磁州窑装饰手法与现代日用器皿创作的结合及推广
| 王晓阳
| 吴昊
| 通过
|
43
| 2020R402043
| 大漆在当代玻璃设计中的创新表现及应用研究
| 江桂梅
| 韩熙
| 通过
|
44
| 2020R402044
| 流行汉服配饰创新设计
| 黄煦茜
| 周潇、张兰
| 通过
|
45
| 2020R402045
| 探究乡村在地性公共艺术创作应用模式——以浙江省余姚市中姚村为例
| 高诗洁
| 方利民、马海燕、陈骁
| 通过
|
46
| 2020R402046
| 延安鲁艺旧址艺术文创设计
| 于秀佳
| 方舒弘、吴丹
| 通过
|
47
| 2020R402047
| 激活内生动力的乡村设计方法及其创业研究
| 李梦琦
| 黄斌斌
| 通过
|
48
| 2020R402048
| 高校文化创意品牌孵化模式探索——「Creator创意青年」计划
| 薛志翔
| 朱海辰、卓美红
| 通过
|
49
| 2020R402049
| 可持续材料的创新研究——以再生无纺材料混色控制研究为例
| 张志涵
| 陶音
| 通过
|
50
| 2020R402050
| 置植以器——绿植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多元应用
| 姚文豪
| 卓旻
| 通过
|
51
| 2020R402051
| 传统孝文化研究与其IP形象设计和衍生品创作
| 吴昉音
| 金科
| 通过
|
52
| 2020R402052
| 戏曲表演的增强现实展示研究
| 郑雅文
| 余本庆
| 通过
|
53
| 2020R402053
| 公共艺术手段进行乡村改造
| 张思琪
| 安之堃、潘晓蕾
| 通过
|
54
| 2020R402054
| 兽护-濒危野生动物潮流玩具设计与开发
| 周佳儿
| 张海军
| 通过
|
55
| 2020R402055
| 公共装置在生态艺术中的应用及发展
| 严瑜哲
| 赵明
| 通过
|
56
| 2020R402056
| 玩转“五感”实验室——基于5G时代的设计+创新IP孵化平台开发
| 王楠
| 金赛英、李阳
| 通过
|
57
| 2020R402057
| 良渚文化衍生品创新设计
| 王逸阳
| 黄晓望
| 通过
|
58
| 2020R402058
| 艺术后勤——基于艺术类院校回收材料的文创品牌构建与推广
| 孙诺亚
| 王昀
| 通过
|
2020年校级新苗课题
|
编号
| 项目代码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指导教师
| 验收结果
|
59
| XM2020001
| 少儿书法智慧教育(线下体验+云课堂+共享公益)
| 陈志亨
| 杨蕾
| 取消
|
60
| XM2020002
| 近年关于古代纸笔讨论的落实
| 秦瑞
| 陈建中
| 通过
|
61
| XM2020003
| 生花妙笔——狼毫毛笔的推广与社会美育计划
| 车淑晴
| 毛腾
| 通过
|
62
| XM2020005
| 藏式传统纹样的研究与创新运用
| 尹贞懿
| 张晓峰
| 通过
|
63
| XM2020006
| 中国传统纸艺术在儿童美育中的推广——以吴越文化为例
| 王澍祺
| 来源、陈骁、刘嘉琛
| 通过
|
64
| XM2020009
| 数字化绘画技术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 赵天奇
| 陈焰
| 通过
|
65
| XM2020010
| 探究将心理疗愈融于绘画课堂的方式——以中国美术学艺心协会绘画疗愈工作坊为例
| 裘芳芳
| 史琼
| 通过
|
66
| XM2020011
| 版画随身制版机的研究制造与创新应用和推广
| 戴雨琦
| 王超
| 通过
|
67
| XM2020012
| 以花笺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相关文创产品设计
| 石子源
| 王超
| 通过
|
68
| XM2020013
| 基于非遗京剧中花旦的服饰艺术研究与文创设计实践
| 龚天琦
| 蒋梁
| 通过
|
69
| XM2020014
| 浙江非遗“金华剪纸”的传承与文创设计
| 张伊凡
| 蒋梁
| 通过
|
70
| XM2020015
| 丝绸之路沿线影像志研究
| 庄睿哲
| 于默
| 通过
|
71
| XM2020016
| 青艺创作工作室
| 梁君儒
| 何红舟
| 延期
|
72
| XM2020017
| 多维表现工作室
| 杨罡
| 郭健濂
| 通过
|
73
| XM2020018
| 新媒体艺术在视觉传播平台的普及与推广
| 张砚墨
| 张佳乐
| 通过
|
74
| XM2020019
| 故宫建筑群色彩及装饰纹样构成研究及衍生品开发
| 宋俊杰
| 胥瑾
| 通过
|
75
| XM2020021
| 钱坫《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 研究及文创衍生设计
| 王媛
| 孔令伟
| 通过
|
76
| XM2020022
| 都兰地区吐蕃时期艺术调研整理及文创衍生设计
| 颜双爽
| 陈锽
| 通过
|
77
| XM2020023
| 美术馆以公共教育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卜雄伟
| 杨振宇
| 通过
|
78
| XM2020025
| 从“回望湖山”系列活动看校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活化
| 孙雅文
| 杨振宇
| 通过
|
79
| XM2020027
| 湖南江永女书的研究、活化与推广
| 卜令洋
| 葛加峰
| 通过
|
80
| XM2020028
|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研究与衍生文创产品开发
| 姜秦淮
| 潘晓蕾
| 通过
|
81
| XM2020029
| 毕加索作品中的象征性视觉形象研究
| 孙梓钧
| 杨振宇
| 通过
|
82
| XM2020030
| 从绘画特征研究当代成人退行现象
| 杨添
| 史琼
| 通过
|
83
| xm2020031
| 立足于儿童视角的具有互动性的本土化绘本研究——“大宝讲给二宝听”系列
| 曹园舒
| 俞坚、戚晨曦
| 延期
|
84
| XM2020035
| 文化创意展售平台建设——以“UEC青年拥抱中心”为例
| 罗晓楠
| 何振纪
| 通过
|
85
| XM2020038
| 针对厨余垃圾破袋的再设计——新型垃圾袋和垃圾桶
| 王紫妍
| 王菁菁
| 通过
|
86
| XM2020040
| 视觉设计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推广应用
| 廖雨璐
| 胡珂、金睿智
| 通过
|
87
| XM2020043
| 竹编技艺普及创新教具
| 仲佳佳
| 陈斗斗
| 通过
|
88
| XM2020045
| 东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设计扶贫的创新创业研究——以西藏色彩风格车饰产品设计研发为例
| 杨博
| 黄斌斌
| 通过
|
89
| XM2020046
| 数字文创——克孜尔石窟菱格表情
| 陶思佳
| 宋建明
| 通过
|
90
| XM2020047
| 油水分离器优化设计
| 何倩
| 王菁菁
| 通过
|
91
| XM2020048
| 中国茶文化推广--“茶娃娃和茶博士”漫画绘本及周边产品制作
| 刘方欣
| 何晓静
| 通过
|
92
| XM2020051
| 唐金银平脱宝相纹葵花形铜镜社会学研究和文创设计实践
| 张倩
| 王菁菁
| 通过
|
93
| XM2020052
| 以《调琴啜茗图》为例探索汉服元素在人偶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 许蕴亭
| 陈晶
| 通过
|
94
| XM2020053
| 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东方传统形式盘扣设计研究与应用发展研究
| 任晓慧
| 徐燚
| 通过
|
95
| XM2020054
| 中国传统香文化的追溯与复兴——以合香在历代的发展运用为例
| 赖浙昆
| 邱雯
| 通过
|
96
| XM2020055
| 可持续发展材料研究——以纸浆家具为例
| 钟熠
| 金明华
| 通过
|
97
| XM2020056
| “衍·场”古镇老年文娱生态重组
| 王士友
| 董奇
| 延期
|
98
| XM2020058
| 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创新——以民族饭店为例
| 杨一铭
| 康胤
| 通过
|
99
| XM2020060
| 唐代斗拱模型在儿童早教玩具中的应用
| 杨悦宁
| 石宏超
| 取消
|
100
| XM2020062
| 传统园林式儿童游乐设施设计
| 谢丽娜
| 宋曙华
| 通过
|
101
| XM2020066
| 聋哑人可穿戴式听力辅助装置
| 何纤逸
| 潘晋
| 通过
|
102
| XM2020069
| 北京工人体育场历史变迁研究
| 金川婷
| 陈立超
| 通过
|
103
| XM2020071
| 清水混凝土材性美学的设计实验研究及混凝土手作的推广
| 詹玉清
| 金科
| 通过
|
104
| XM2020072
| 钓鱼台国宾馆历史变迁研究
| 郑欢予
| 陈柯
| 通过
|
105
| XM2020073
| 新中国十大建筑之人民大会堂建筑研究
| 廖妍
| 蒋伟华
| 通过
|
106
| XM2020075
| 宋代木偶戏及其空间场所在当下城市的应用
| 于鹏飞
| 徐大路、张君、朱文信
| 通过
|
107
| XM2020076
| 将建筑空间代入生活容器的衍生艺术品创作
| 张思妍
| 任天
| 通过
|
108
| XM2020077
| 女性自我防卫模拟训练交互系统研发
| 罗瑞雪
| 崔晨旸
| 通过
|
109
| XM2020078
| 传统戏曲越剧形象的卡通化视觉开发设计研究
| 杨沛凡
| 余本庆
| 通过
|
110
| XM2020080
| 碎片化时代下社会美育在互联网平台中的推行——以“知否”为例
| 陈圣邦
| 于瑾
| 取消
|
111
| XM2020081
| 探究互动视频影响观者对信息的兴趣——以南北方民俗异同为例
| 余潇
| 陈可
| 通过
|
112
| XM2020083
| 以垃圾分类政策为支点挖掘动画短片的宣传价值
| 何竞权
| 倪镔
| 通过
|
113
| XM2020084
| 听力健康服务平台交互研究和UI设计
| 昌婧怡
| 崔晨旸
| 通过
|
114
| XM2020085
| “艺不离手”线上戏曲教学平台
| 周茜
| 杨晨曦
| 通过
|
115
| XM2020089
| 三维数字技术利用传统工艺造型在公共装置中的运用
| 孔繁霖
| 赵明
| 通过
|
116
| XM2020090
| 尼可·NICO SCULPTURE
| 刘楠超
| 安之堃
| 通过
|
117
| XM2020091
| 青田石雕的创新设计和废料的研究运用
| 黄威娜
| 徐戈、刘旭勇
| 取消
|
118
| XM2020092
| “三世同堂”——建国70周年的时代变迁
| 王舒艺
| 单增
| 通过
|
119
| XM2020093
| 用雕塑和装置道具拍摄荆楚文化公益教育性定格动画
| 陈舒婷
| 安之堃
| 通过
|
120
| XM2020096
| 当代艺术中公众与艺术的关联性研究及其社会应用——以在798艺术中心对艺术策展的研究及创新实践为例
| 蓝欣悦
| 张海军、金亚楠
| 通过
|
121
| XM2020097
| 爆炸饰品——通过铜的铝热反应制取的随机形态工艺品
| 王维
| 彭显峰
| 通过
|
122
| XM2020104
| 老式湿版摄影术在数字图像时代焕发新可能性的探究拓展与实践
| 檀岳松
| 檀梓栋、于默
| 通过
|
123
| XM2020108
| 字由——传统木活字印刷美育产品设计
| 杨涵
| 翟羽佳
| 通过
|
124
| XM2020109
| 富阳非遗纸糊高照制作工艺传承路径与课堂教学推广研究
| 胡果蒲
| 李梅
| 通过
|
125
| XM2020113
| 传统民俗节日的挖掘与重塑研究
| 刘夏可
| 陈子劲
| 通过
|
126
| XM2020114
| 八大山人绘画图像的现代媒介叙述——视频与衍生品
| 邓雅心
| 王犁
| 通过
|
127
| XM2020115
| 传统手工竹纸的制作工艺与特性的探究——以福建连史纸为例
| 吴乔逸
| 何士扬、林震、卢臻
| 通过
|
128
| XM2020116
| 非遗视角下富阳竹纸工艺研究与美育实践推广
| 蔡家玉
| 臧志成、李爱红
| 通过
|
129
| XM2020117
| 象山戏剧工作坊——青年戏剧团队运营模式探索
| 王静
| 金睿智
| 通过
|
130
| XM2020118
| 在文化衍生品研发的过程中实现对历史遗迹保护的策略研究——以长桥镇古戏台为例
| 周永泰
| 檀梓栋
| 通过
|
131
| XM2020119
| 让非遗走进生活 ——以富阳竹纸为例
| 孙慧媛
| 李爱红
| 通过
|
132
| XM2020120
| 青年艺术家养成计划
| 丁柳诗
| 翟羽佳
| 通过
|
133
| XM2020121
| 创新视阈下徽墨的美学价值研究与推广应用
| 黄雯
| 臧志成
| 通过
|
134
| XM2020123
| 玻璃热弯与彩绘艺术在潮流配饰中的应用
| 谭雪
| 郑闻卿
| 通过
|
135
| XM2020124
| 玻璃马赛克镶嵌艺术在日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
| 寿畅
| 郑闻卿
| 通过
|
136
| xm2020125
| 化妆土在超写实陶塑上表现研究
| 茅璟炜
| 吴昊
| 通过
|
137
| XM2020126
| 锰金属化合物在釉药配制中的深化研究
| 赵文琪
| 吴昊
| 通过
|
138
| XM2020127
| 中温熏烧(色剂材料)实验研究
| 尤廷宇
| 戴雨享、许群
| 通过
|
139
| XM2020128
| 玻璃与自然有机物结合的实验研究及应用
| 庄蓓雯
| 郑闻卿
| 通过
|
140
| XM2020129
| 玻璃粉与玉土粉结合的实验研究与应用
| 侯宝琪
| 郑闻卿
| 通过
|
141
| xm2020133
| “亥时说”——非遗活化以及文化品牌推广实践
| 金雨凝
| 王其全
| 通过
|
142
| XM2020137
| 守艺良渚
| 沈雨瑄
| 俞佳迪
| 通过
|
143
| XM2020138
| 探索设计与公益的创新结合——以创新设计学院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升级为例
| 徐星濡
| 金赛英,李阳,冯莉
| 通过
|
144
| XM2020140
| 新型绿色材料建筑的形态及方式探究——以生物固碳型材料及预制化构件为例
| 陈凯文
| 马川
| 延期
|
145
| XM2020141
| 性别多元概念的图形化设计研究
| 毛真珍
| 刘迪
| 通过
|
146
| XM2020142
| 新火灾疏散导视系统研究
| 许玥辰
| 蔡逸鸣
| 通过
|
147
| XM2020143
| 可持续性生物创新材料的探索与运用
| 王骁勇
| 马川、向逸
| 延期
|
148
| XM2020145
| “创▪新生”开学礼包计划
| 梅淞涵
| 金赛英、李阳
| 通过
|
149
| XM2020147
| 醍醐创意饰品
| 张淑佳慧
| 李轶军、陈骁
| 通过
|
150
| XM2020148
| “山海怪语”——以盲盒为主打的山海经衍生文创产品开发
| 赵寒萱
| 邬春妮
| 通过
|
151
| XM2020149
| 将满族传统纹样在文创产品上的创新应用——以实用类衍生品为例
| 吴佳慧
| 刘益红
| 通过
|
152
| XM2020150
| “去何处”——基于国美地形的地图绘制及文创产品
| 赵茂盈
| 李浪浪
| 通过
|
153
| XM2020151
| 基于湘湖空间文化的文创开发与设计
| 王雨露
| 谭彬
| 通过
|
154
| XM2020152
| 可持续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以红茶菌膜为例
| 刘子桢
| 林村
| 通过
|
155
| XM2020153
| 快递新型打包方式的产品创新设计
| 叶子航
| 陈海燕
| 通过
|
156
| XM2020154
| 微小生物中的美学——从微观世界的生物形态多样性出发的文创产品
| 王宇涵
| 卞京
| 通过
|
157
| XM2020155
| 名画对话系列视频系列
| 董伊璠
| 柳盈川
| 通过
|
158
| XM2020156
| 中国传统色彩色立体研究——以传统植物染料及染色为例
| 陈俣
| 高嵬
| 通过
|
159
| XM2020157
| 色彩地理学在杭州传统建筑及园林中的调查实践研究
| 陈巧巧
| 高嵬
| 通过
|
160
| xm2020158
| 以塑造国风少年为目的的创意儿童用具设计
| 常欣怡
| 叶维亮
| 通过
|
161
| XM2020159
| 中国传统文化山海经系列儿童绘本《女娲补天》
| 周泰来
| 陈海燕
| 通过
|
162
| XM2020160
| 少数民族文化推广——“吉祥”计划:少数民族服饰的多方面设计
| 兰思睿
| 裘海索
| 取消
|
163
| XM2020162
| “吉祥合体字”图形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 段阳阳
| 吴小华,段卫斌
| 通过
|
164
| XM2020163
| 《情境感知》——基于“崇明天气谚语及其应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
| 戴佳林
| 吴小华、韩绪
| 延期
|
165
| XM2020165
| 当代纹样创新研究——以中国美院鱼拓工艺专利为例
| 李洁瑜
| 杭间、王受之
| 通过
|
166
| XM2020166
| 竹木刻绘工艺创新智造系统研究
| 何立
| 王昀
| 通过
|
167
| XM2020167
| 设计扶贫公益计划
| 林南
| 竺照轩
| 通过
|
168
| XM2020168
| 中国古典哲学在民宿中的应用与推广——以“谷神元”休闲民宿为例
| 芮念晨
| 胡晓明
| 取消
|
2021年校级新苗课题
|
编号
| 项目代码
| 项 目 名 称
| 负责人
| 指导教师
| 验收结果
|
1
| XM2021001
| “只鱼”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
| 毛渊辰
| 毛腾、朱明生
| 通过
|
2
| XM2021002
| 易拉罐装袜子盲盒——宋代中国画动物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 高望楼
| 韩璐
| 延期
|
3
| XM2021003
| 本来——明清书画IP衍生文创的实践探索
| 朱莹
| 毛腾
| 通过
|
4
| XM2021004
| 画说杭州——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美育模式初探
| 钱坤
| 韩璐
| 通过
|
5
| XM2021005
| 美物艺心—传统书画IP的设计应用
| 李凌云
| 毛腾
| 通过
|
6
| XM2021006
| 时代对话:南宋文化的活化与推广——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例
| 刘云霈
| 韩璐
| 延期
|
7
| XM2021007
| 水性材料绘画基础教学研究与社区美育
| 高小敏
| 周刚、陈坚、陈骁
| 通过
|
8
| XM2021008
| 汉画像石绘画语言研究与活化
| 张元昊
| 王超
| 通过
|
9
| XM2021009
| 岩彩画技法在水彩绘画作品中的应用
| 余潮茁
| 周刚、陈骁
| 通过
|
10
| XM2021010
| “循·艺”计划——水性综合可回收材料实验课程设计
| 胡明希
| 周刚、陈骁
| 通过
|
11
| XM2021011
| “边界”——以盲人为例,从艺术家视角重新演绎“边缘人”
| 管慧
| 蒋梁
| 通过
|
12
| XM2021012
| 一种便于拆卸组合的壁画框的设计和研发
| 於笑
| 林晨曦
| 通过
|
13
| XM2021013
| 杭州金石遗存之再整理与版画创作研究——以凤凰山一带摩崖石刻为例
| 刘秋然
| 应金飞
| 通过
|
14
| XM2021014
| CAAM艺术频道——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新媒体公教项目
| 陈南汐
| 夏商周
| 延期
|
15
| XM2021015
| SPINOR空介艺术空间|虚拟艺术家
| 曹近桐
| 张佳乐
| 通过
|
16
| XM2021016
| “治愈书法”——艺术疗愈教材设计与课程实践
| 王晴云
| 史琼
| 通过
|
17
| XM2021017
| "美育在创造"之儿童艺术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 王思凡
| 钱舒
| 通过
|
18
| XM2021018
| 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设计活化研究 ——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
| 赖浙昆
| 陈晶
| 通过
|
19
| XM2021019
| 藏礼于器:殷商青铜酒器研究与创作
| 周小淳
| 张乔
| 通过
|
20
| XM2021020
| 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化探究及文化产品设计
| 许佳喆
| 张乔
| 通过
|
21
| XM2021021
| 数字人文时代下的艺术史研究:范式转化与方法转型
| 牛绪雨
| 孔令伟
| 通过
|
22
| XM2021022
| 从专业化到大众化:1950年代《漫画》月刊之“漫画讲堂”分析
| 许溪
| 杨桦林
| 通过
|
23
| XM2021023
| 台州地区妈祖信仰及当地文创产品衍生
| 蔡政彤
| 陈锽
| 通过
|
24
| XM2021024
| “生态博物馆”概念推广与应用
| 朱若琪
| 董捷
| 通过
|
25
| XM2021025
| 妙手丹青——互联网模式下对艺术史科普课的探索
| 卢雅玲
| 李浪浪
| 通过
|
26
| XM2021026
| 西文书法字体历史溯源及其在现代的活化应用
| 顾一苇
| 杨振宇
| 通过
|
27
| XM2021027
| 杭州吴山地区文物古迹的宣传与活化
| 汪靖涵
| 葛加锋
| 通过
|
28
| XM2021028
| 地铁“管家”地铁互动装置设计
| 林秋瞿
| 陈斗斗
| 通过
|
29
| XM2021029
| 增强现实技术在传统文化推广中的应用——以《山海经》为例
| 许辛桐
| 于朕
| 通过
|
30
| XM2021030
| 色彩通识教育在线产品研发
| 吴云天
| 郭锦涌
| 延期
|
31
| XM2021031
| 垃圾破袋器
| 周戚芸
| 王菁菁
| 通过
|
32
| XM2021032
| 浙东古桥美学价值及创新型保护研究——以绍兴为例
| 杜思源
| 陈晶
| 通过
|
33
| XM2021033
| 古代石刻造像保护现状与保护方法的跨区域横向比较研究
| 江南雨
| 冯逾
| 通过
|
34
| XM2021034
| 杭州旅游专线公交车站点图标的系列设计
| 周彤
| 王昕
| 通过
|
35
| XM2021035
| 蓝夹缬林寒有叶,碧琉璃水静无风——温州蓝夹缬的传承与创新
| 周起羽
| 邱雯
| 通过
|
36
| XM2021036
| 蒲公英——留守儿童文创和教具设计
| 李婉清
| 何晓静
| 通过
|
37
| XM2021037
| 从传统分餐制中提炼后疫情时代的餐具设计
| 石秀文
| 陈晶
| 通过
|
38
| XM2021038
| “心理+设计”学科融合模式下创新产品研发
| 潘钶璇
| 刘迪、武奕陈
| 通过
|
39
| XM2021039
| 桁架结构在竹家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 王香盘
| 徐望霓
| 通过
|
40
| XM2021040
| “西湖食景”—杭州糕饼纹样与旅游文化的研究与设计
| 陈怡然
| 王昕
| 通过
|
41
| XM2021041
| 竹炭材料在功能性风格服装中的研究
| 王佳泓
| 陶音、胡珂
| 通过
|
42
| XM2021042
| 文化创新视阈下浙江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 黄苏安
| 何晓静
| 通过
|
43
| XM2021043
| 瓦的装饰形态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推广
| 郝天禄
| 石建航、胡珂
| 通过
|
44
| XM2021044
| 云上学校“不晚学堂”设计实现
| 王诗仪
| 吴佩平
| 通过
|
45
| XM2021045
| 基于“唐诗之路”的品牌转化与新消费形式的创新
| 姚复怡
| 成朝晖
| 延期
|
46
| XM2021046
| “玩悦”app设计——全民音乐创作平台研究
| 陈凌霄
| 吴佩平
| 通过
|
47
| XM2021047
| 芭蕉纤维的可持续设计与应用研究
| 周紫晨
| 陶音、胡珂
| 通过
|
48
| XM2021048
| 视觉设计在传统琉璃工艺品中的应用与推广
| 陈苇怡
| 何振纪
| 通过
|
49
| XM2021049
| 十二时辰小药瓶——因时用药中医理念设计创新
| 韩洁妮
| 陶音
| 通过
|
50
| XM2021050
| 基于老年人特征的适老化智能门锁设计
| 周梓欣
| 刘征
| 通过
|
51
| XM2021051
| 行望仁心——发扬感恩美德之国际节日系列计划
| 李菁
| 许立群
| 通过
|
52
| XM2021052
| 透明材料在光环境中的设计效果研究
| 马淑蕾
| 郭锦涌
| 通过
|
53
| XM2021053
| 植物结构的研究与仿生饰品及图案的衍生
| 王乐怡
| 陈海燕
| 通过
|
54
| XM2021054
| “渚怪”——良渚文化神怪纹样再设计与开发
| 贺期鑫
| 何晓静
| 通过
|
55
| XM2021055
| 《hot&hot!》——以热点词条为媒介后疫情时代青年群体新型社交方式的创新设计
| 刘童瑶
| 傅吉清
| 通过
|
56
| XM2021056
| 少年建趣养成——积木式建筑玩具的设计与开发
| 石博仁
| 蒋伟华、金科
| 取消
|
57
| XM2021057
| ART-LINK线上艺术平台构建研究
| 王歆玥
| 金科
| 通过
|
58
| XM2021058
| 以“新中国十大建筑”为母题深挖“红色主题文化”传播新途径
| 王攀岳
| 金科、朱蕾
| 通过
|
59
| XM2021059
| 探索植物在空间中的创新性功能
| 方可
| 俞青青
| 通过
|
60
| XM2021060
| 世界脸谱艺术形象语言研究与现代文创衍生品的融合尝试
| 张雨薇
| 石宏超
| 通过
|
61
| XM2021061
| “美美与共”交互式艺术课程与心理疗愈学科融合模式在乡村教育推广计划
| 江书妍
| 刘迪、丁红旗
| 通过
|
62
| XM2021062
| 将中国传统自然意象与当下建筑展览空间的融合与创新
| 费芳华
| 任天
| 通过
|
63
| XM2021063
| 建筑在潮玩经济中的商业潜力及其IP形象设计——以盲盒为例
| 陈星熠
| 钱晨、金科、徐振庭
| 通过
|
64
| XM2021064
| 聋哑人美育桥梁——手语在社会志愿美育中的衍生
| 丁张薇
| 金科、朱蕾
| 通过
|
65
| XM2021065
| 杭州古建筑儿童美育教学趣味课堂
| 刘若馨
| 朱蕾
| 通过
|
66
| XM2021066
| “新老共生”——乡村代际空间研究
| 苏海璐
| 卓旻
| 通过
|
67
| XM2021067
| 南京明城墙行走路线与互动地图设计
| 干子涵
| 石宏超
| 通过
|
68
| XM2021068
| 基于传统妆匣盒子技艺——转译无人美妆体验空间设计
| 张丽雪
| 陈立超
| 取消
|
69
| XM2021069
| 工艺与建构——基于当代中国金属材料使用现状的实验性探讨
| 牛童
| 陈立超
| 延期
|
70
| XM2021070
| 芳香疗法与天然材质家居产品结合的研发与推广
| 范意林
| 陈家辉、朱蕾、竺照轩
| 通过
|
71
| XM2021071
| “云上钱塘迎亚运”杭州市景区导览APP
| 杨博文
| 宣学君
| 通过
|
72
| XM2021072
|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活化——以金华婺剧为例
| 王馨彤
| 王其全
| 通过
|
73
| XM2021073
| 杭食记
| 王乐静
| 崔晨暘
| 通过
|
74
| XM2021074
| 非遗文化的潮玩IP形象设计研究
| 张焯然
| 帖志超、倪镔
| 通过
|
75
| XM2021075
| 基于数字交互技术的非遗文化传播研究--以南宋茶文化为例
| 李奕君
| 倪镔
| 取消
|
76
| XM2021076
| 公共风险警示信息的视觉传递策略研究
| 焦洋
| 姚驰
| 延期
|
77
| XM2021077
| AR彝族交互系统研究
| 闵雯
| 崔晨旸
| 通过
|
78
| XM2021078
| 数字虚拟偶像技术在“伞护种”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 毛欣玥
| 倪镔
| 通过
|
79
| XM2021079
| ACG衍生文化在校园文化打造融汇中的应用——以桌面角色扮演游戏为例
| 胡亦渏
| 许峰
| 延期
|
80
| XM2021080
| 装置艺术在江南水乡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与研究 ——以绍兴地区古代桥梁的创造性保护为例
| 徐闻秋
| 张润、罗关洲、蔡艳华
| 通过
|
81
| XM2021081
| 象山戏剧工作坊2020跨媒介叙事与文创开发
| 李苏楠
| 金睿智
| 通过
|
82
| XM2021082
| 创意景点营造:文旅融合背景下参与式公共艺术的数字技术实践
| 牟嘉欣
| 赵明
| 通过
|
83
| XM2021083
| 公共艺术中的场所叙事研究 ——“古今文化的桥梁”装置艺术实践(以良渚文化与校园公共艺术融合为例)
| 张嘉琳
| 赵明
| 延期
|
84
| XM2021084
| 濒危动物保护研究——濒危鹦鹉种类的普及 和保护意识推广以及相关文创设计
| 许铭杰
| 翟小实、安之堃
| 通过
|
85
| XM2021085
| 野展:新型艺术展览计划
| 黄子轩
| 金亚楠
| 通过
|
86
| XM2021086
| 数字技术在传统佛教造像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
| 袁若晨
| 班陵生、张润
| 延期
|
87
| XM2021087
| 现代数字技术在传统戏曲公共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 李想
| 郑靖、张润
| 延期
|
88
| XM2021088
| 1011艺术平台创业实践
| 王浩宇
| 郑端祥
| 通过
|
89
| XM2021089
| 报刊亭改造—“虚拟”艺术空间
| 吴建斌
| 卓美红
| 延期
|
90
| XM2021090
| 传统山海经元素儿童玩具的设计与开发
| 刘觉微
| 阮悦来、张俊
| 通过
|
91
| XM2021091
| 互动人脸面具及其文创产品研发
| 胡梓蝶
| 安之堃、张海军
| 延期
|
92
| XM2021092
| 装置艺术在沉浸式戏剧展演中的应用研究
| 王典之
| 郑靖、张润
| 通过
|
93
| XM2021093
| 纤维艺术的传统民族语言走进公共空间
| 吴单燕如
| 黄燕
| 通过
|
94
| XM2021094
| 美育视域下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研究——以宁海双林村为例
| 朱柔荑
| 李勇
| 通过
|
95
| XM2021095
| 玉鸟飞花——良渚“玉鸟”形象的陶艺衍生品开发
| 沈梦婷
| 何鸿
| 通过
|
96
| XM2021096
| 夕拾朝花.美心美育——以之江九里为例
| 李楷文
| 王犁
| 通过
|
97
| XM2021097
| “解忧屋”——基于艺术治疗的特色医院的空间设计研究
| 余燕
| 翁震宇、李梅
| 通过
|
98
| XM2021098
| “凭几”研究与推广
| 黄冉
| 何士扬
| 通过
|
99
| XM2021099
| 社会美育视域下“浙东唐诗之路”美学价值分析与美育推广研究——以新昌沃洲山区域为例
| 朱伊辰
| 王犁、刘潇
| 延期
|
100
| XM2021100
|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土文创产品的研究与应用
| 李佳静
| 李勇
| 通过
|
101
| XM2021101
| 宋代传统绘画中团扇形制的创新研究与推广
| 唐玮
| 何士扬
| 通过
|
102
| XM2021102
| 乡村美术馆公共服务策略研究——以松阳后舍美术馆为例
| 郑晗雨
| 单增、杜宝印
| 通过
|
103
| XM2021103
| 探索乡村在地文化的活化和推广路径——以衍生文化产品设计开发为例
| 刘夏可
| 陈子劲
| 通过
|
104
| XM2021104
| 杭州六和塔文创产品设计
| 沈倩芸
| 王谦
| 通过
|
105
| XM2021105
| “芯书签”创意设计与新时代全民阅读和美育普及策略
| 高静原
| 单增
| 通过
|
106
| XM2021106
| “乡野艺术馆”视觉重构计划——以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为例
| 陈佳琳
| 李勇
| 通过
|
107
| XM2021107
| 越剧服饰“云肩”造型研究与活化
| 孙慧媛
| 何士扬
| 通过
|
108
| XM2021108
| 塑造江浙文人扇的文创品牌与社会美育价值研究
| 王靓
| 李梅、翁震宇
| 通过
|
109
| XM2021109
| 畲族“丰收社戏”文化传承与美育推广研究——以福建屏南巴地为例
| 陈伟
| 翁震宇
| 通过
|
110
| XM2021110
|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元素在美育传播中的研究与应用——以普陀蚂蚁岛为例
| 陈一蕊
| 黄骏
| 通过
|
111
| XM2021111
| 探索传统古法手工竹纸的复原与推广 ——以复原《望山何氏家谱》修复用纸为例
| 黄粒粒
| 何鸿、李爱红
| 通过
|
112
| XM2021112
| 彝族文化纹样中的传承与创新——插画的直观化呈现
| 万鑫
| 檀梓栋
| 通过
|
113
| XM2021113
| 缨珠琳琅庄严相——缨络在本土的形制流变探寻及活化推广
| 陈亮羽
| 王谦、陈筠筠
| 通过
|
114
| XM2021114
| 小型艺术馆美育推广中线上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以刘江艺术馆为例
| 房子琦
| 刘丹
| 通过
|
115
| XM2021115
| 玻璃米珠与金属结合探究
| 王广宇
| 郑闻卿
| 通过
|
116
| XM2021116
| 艺手益新非遗活化——陶艺校园推广初探
| 赵文琪
| 冯冬杰
| 通过
|
117
| XM2021117
| 基于玻璃材料的“埙”设计制作及产品推广
| 汪权
| 李玉普
| 通过
|
118
| XM2021118
| “青陶与火房——新生代陶作家工作室”创新推广
| 徐溦
| 彭倩
| 通过
|
119
| XM2021119
| 湖南醴陵釉下五彩技法在当代茶具中的创新与应用
| 唐千惠
| Leandre Burkhard
| 通过
|
120
| XM2021120
| 陶瓷多层复合化妆技法研究与应用
| 张依婷
| 吴昊
| 通过
|
121
| XM2021121
| 艺术首饰品牌孵化创业实践
| 邹艾耘
| 汪正虹
| 通过
|
122
| XM2021122
| 陶瓷印钮的造型与色釉装饰的研究
| 陈洲杰
| 戴雨享
| 通过
|
123
| XM2021123
| 以杭州径山泥为原料的化妆土实验与应用
| 谢兰
| 彭倩、Leandre Burhard
| 通过
|
124
| XM2021124
| 漆与陶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以融合敦煌文化为例
| 葛鑫磊
| 章晴方
| 通过
|
125
| XM2021125
| 以保护海洋生态为题——玻璃铸造工艺文创
| 郭士龙
| 郭小燕
| 通过
|
126
| XM2021126
| 纸材料在漆艺术中的创作应用
| 张裕恒
| 冯晓娜
| 通过
|
127
| XM2021127
| “茶则”创新设计研究——以玻璃材料为例
| 蔡凌岚
| 李玉普
| 通过
|
128
| XM2021128
| 漆屏风在现代设计语境中的再创造
| 廖丽君
| 冯晓娜
| 通过
|
129
| XM2021129
| 陶艺厚胎成型的技法研究与创作应用
| 李明华
| 周武、吴昊
| 通过
|
130
| XM2021130
| 自然与身体的和谐——基于瑜伽士精神的文化创意绘本及衍生产品的设计研究
| 应秀敏
| 刘潇
| 通过
|
131
| XM2021131
| 泥料与不同材料结合的表现性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
| 林晨曦
| 戴雨享
| 通过
|
132
| XM2021132
| 玻璃艺术与螺钿工艺的结合创新
| 周雨昕
| 郭小燕
| 通过
|
133
| XM2021133
| 手工艺品牌“怪怪集市”互联网模式推广孵化
| 罗伊然
| 韩熙
| 通过
|
134
| XM2021134
| 分餐饮食中单人食器的创作与推广
| 李溢馨
| 周武、吴昊
| 通过
|
135
| XM2021135
| 竹编工艺在传统大漆艺术中的研究与应用
| 陈小军
| 章晴方
| 通过
|
136
| XM2021136
| 品牌视觉系统中的可变字体设计研究 ——基于屏显时代的字体设计创新
| 林衍兆
| 韩绪、陈华沙、邢志强
| 通过
|
137
| XM2021137
| 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美术馆文创的交互设计与创新应用研究
| 杨翔
| 吴小华、胡晓琛
| 延期
|
138
| XM2021138
| 良渚的场域开发与业态联动 ——以良渚未来社区为例
| 林金汶
| 姜珺
| 通过
|
139
| XM2021139
| “双创”视野下艺术类院校学生自主品牌搭建——以“创·秀场”为例
| 韩语
| 金赛英、李阳、冯莉
| 通过
|
140
| XM2021140
| 面向新生代的传统材料应用——以双林绫绢为例
| 王聿梅
| 黄晓望、郑名宏
| 通过
|
141
| XM2021141
| 疫情下 —— 异地情感共鸣体验创新设计
| 聂心惠
| 段卫斌
| 通过
|
142
| XM2021142
| “后疫情”时代的口罩创新—— 无挂耳、可水洗的智能口罩设计
| 范名玉
| 李轶军
| 通过
|
143
| XM2021143
| “社区未来大脑”—基于混合现实与虚拟偶像技术的艺术与科技社区文化新模式
| 方铭璐
| 俞同舟
| 通过
|
144
| XM2021144
| 黔东南苗绣图案在文创产品中的材料创新研究
| 钱欣妍
| 吴小华、胡晓琛
| 通过
|
145
| XM2021145
| 关于侗族刺绣的数字化呈现方式研究
| 李秦鑫
| 林村
| 通过
|
146
| XM2021146
| 对于结合人工智能语音系统及趣味性交互方式进行汉语方言文字基因保护的可行性研究
| 胡玥茗
| 俞佳迪
| 通过
|
147
| XM2021147
| 传统艺术纹样与图像在彩妆产品中的应用—-敦煌系列彩妆“沙洲梵音”
| 楼慕良
| 顾文佳
| 通过
|
148
| XM2021148
| 品牌案—[振荡Z-Dang]—中国古老良方产品形象升级的设计企划案
| 张芷毓
| 蔡文超、孙姝婕
| 通过
|
149
| XM2021149
| 学社制背景下新型兴趣社运营模式的探索———以创新设计学院“创天籁团”为例
| 孙东熠
| 李阳、金赛英、陈天翼
| 通过
|
150
| XM2021150
| “Redesign”——基于赋能用户的产品设计语言的研究与应用
| 陈江珂
| 沈梦冰、范敏
| 通过
|
151
| XM2021151
| “创·秀场 ”视觉形象升级 ——艺科融合背景下的平台视觉设计
| 陈锂笑
| 陈华沙、金赛英
| 通过
|
152
| XM2021152
| 大学生职业规划数据跟踪研究计划 ——以创新设计学院为例
| 许玥辰
| 金赛英、蔡逸鸣
| 通过
|
153
| XM2021153
| 《基于unity的虚拟偶像设计标准与项目运营》
| 董伊璠
| 俞同舟
| 通过
|
154
| XM2021154
| 杭州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形象设计与品牌衍生策略-以拱墅区段运河为例
| 王明昊
| 林村、冯莉
| 延期
|
155
| XM2021155
|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分团委IP形象“阿粟”及其衍生文创产品
| 方含冰
| 李阳
| 通过
|
156
| XM2021156
| 探索设计与公益的创新结合——以创新设计学院创·志愿汇的志愿服务升级为例
| 曹颖
| 金赛英、冯莉
| 通过
|
157
| XM2021157
| 以设计的形式探索方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 励媛
| 尹娆
| 通过
|
158
| XM2021158
| 无接触智能外卖自提架设计与研究
| 赵嫚娣
| 陶然
| 延期
|
159
| XM2021159
| 探究产品设计与健康关怀的结合方式——规范用药创新设计构想
| 雷梓莹
| 尹娆、陶然
| 通过
|
160
| XM2021160
| 毓苗——关于苗绣的传承与创新体验活动的探索研究
| 刘夏楠
| 陈进群
| 通过
|
161
| XM2021161
|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皮影戏数字化保护——以浙江海宁皮影戏为例
| 萧思渝
| 俞同舟
| 通过
|
162
| XM2021162
| 采蓝——温州传统蓝夹缬工艺与濒危物种形象的结合开发和应用
| 徐一帆
| 蔡智超
| 延期
|
163
| XM2021163
| 杭州余杭传统“纸马”民间艺术中的视觉符号设计创新研究
| 周巧丹
| 吴小华、王其全、胡晓琛
| 通过
|
164
| XM2021164
| 开放式多摄点全景交互数字实验影像研究
| 骆烨琛
| 孔莉莉
| 延期
|
165
| XM2021165
| AR技术在爱国主义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 涂宇嘉
| 吴小华、胡晓琛
| 延期
|
166
| XM2021166
| 非遗活化视角下细纹刻纸空间营造设计研究
| 陈听瑜
| 褚军刚、李辉
| 取消
|
167
| XM2021167
| 提高进食障碍患者沟通的交互设计研究
| 吕安怡
| 吴小华、胡晓琛
| 通过
|
168
| XM2021168
| 色彩在“浙东唐诗之路”文旅产品制作上的探索和应用
| 孙千茹
| 高嵬
| 通过
|
169
| XM2021169
| 传统漆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林一乐
| 曹晓阳
| 通过
|
170
| XM2021170
| 传统植物染色运用在不同基材上的表现——以茶染为例
| 梁赢
| 高嵬
| 通过
|
171
| XM2021171
| 毯言——中国手工枪刺挂毯的工艺创新与应用设计研究
| 叶怡宁
| 王小丁
| 通过
|
172
| XM2021172
| 徐渭书画艺术研究与艺术空间打造
| 潘栩
| 金铮
| 通过
|
173
| XM2021173
| 基于色彩地理学的杭州园林色彩调研与分析
| 孙昊
| 高嵬
| 通过
|
174
| XM2021174
| 传统剪纸艺术表情包IP开发
| 梅祎涵
| 曹澍、王異
| 通过
|
175
| XM2021175
| 畲族图腾在现代传媒中的创新和推广
| 蓝小语
| 吴方
| 通过
|
176
| XM2021176
| 明式家具在现代收纳设计中的融合应用
| 杨叶丹
| 邬露蕾
| 通过
|
177
| XM2021177
| 南宋服饰文化的现代时尚设计应用研究——以黄昇服饰的美学要素应用为例
| 吴佳馨
| 王晓明
| 通过
|
178
| XM2021178
| 敦煌造像群色彩及装饰纹样构成研究及衍生结合
| 喻靖棉
| 韦瑜
| 通过
|
179
| XM2021179
| 剩余金属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尝试——以金属拼搭衍生产品为产出方向
| 王一然
| 徐跋骋
| 通过
|
180
| XM2021180
| 亚健康人群辅助睡眠生物钟调节产品系统
| 罗珊
| 王昀
| 通过
|
181
| XM2021181
| 校社团发展中心品牌ip开发计划
| 郜觉
| 金睿智
| 通过
|
182
| XM2021182
| 找糖 APP-一体化订单处理系统
| 彭超
| 吴碧波
| 取消
|
183
| XM2021183
| 基于艺术后勤的艺术展览网络综合推广平台
| 孙文溪
| 王昀
| 通过
|
184
| XM2021184
| 智慧古筝配件互动性及观赏性探讨及成果推广——以古筝琴码为例
| 朱梓乔
| 刘征
| 通过
|
185
| XM2021185
| 舒适养老—基于老龄化人群的服装设计与研究
| 连依晴
| 宋建明、成朝晖
| 延期
|
186
| XM2021186
| “汉字慧”——汉字字母化学习的课程推广与衍生品设计
| 高安澜
| 王霖
| 通过
|
187
| XM2021187
| 全民阅读视域下文化与审美的双重引导策略探究
| 陈秋阳
| 石炯
| 通过
|
188
| XM2021188
| 城市大型综合性场馆色彩设计研究——以黄龙体育中心色彩改造为例
| 罗夕掇
| 韩绪
| 通过
|
189
| ZX2021101
| 以“1927上海工人运动”为主题的新具象历史画研究与创作
| 刘诗琪
| 何红舟、任志忠
| 延期
|
190
| ZX2021102
| 美育践行——纪念建党100周年版画系列创作
| 周恺翎
| 李梅
| 通过
|
191
| ZX2021103
| 纪念建党100周年主题创作——红色主题陶瓷文创设计
| 翟文琪
| 吴昊
| 通过
|
192
| ZX2021104
| 纪念建党100周年主题创作——红色主题玻璃文创设计
| 陈天仪
| 郭小燕
| 通过
|
193
| ZX2021105
| 创新先锋 红色传承——百年党史与校史主题研究与创作
| 尹洁
| 丁红旗、冯莉
| 通过
|
194
| ZX2021106
| 球与场馆-后亚运全民健康运动计划
| 王圆圆
| 吴炜晨
| 通过
|
195
| ZX2021107
| “美育·亚运”——亚运会知识普及与美育课程开发
| 董溢清
| 冯莉
| 通过
|
196
| ZX2021108
| 关于衍纸工艺在亚运会图形和立体装置上的应用的手工艺教学视频及衍生品
| 喻纪方
| 秦臻
| 通过
|
197
| ZX2021109
| 基于良渚文化在国际赛事活动衍生品中的设计应用与研究
| 丁雨欣
| 包天钦
| 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