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青年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团委文件 >>

中国美术学院学科竞赛分类清单

发布时间: 2025-09-05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指面向高校在校学生举办的、 以特定学科知识或技能为核心内容的竞技性活动。 它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专业知识理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为方法,激发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科技性活动。为更好搭建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和创新创业平台,学校对各类竞赛进行分类管理,同学们可在大学期间选择适合自己专业兴趣和发展方向的赛道参赛锻炼。


一、赛事分类


(一)A 类赛事:

经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认定发布的相关竞赛及其对应的国家级竞赛。

(二)B 类赛事:

A 类赛事以外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组发布认定的相关学科竞赛。

(三)C 类赛事:

学校与省级及以上部门联合主办的相关专业赛事。


二、重点赛事介绍


(一)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每年举办)


参赛对象为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和毕业 5 年内的毕业生。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队。校赛通常 4 月启动,5-6 月省赛初赛,7 月省赛决赛,8-9 月国赛初赛,10 月国赛决赛。


1.高教主赛道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 ,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 3 年(2021 年 3 月 1 日及以后注册)。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51%。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 年以上。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


2.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公益组: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 ,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 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 ,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


3.国际赛道

参赛团队负责人须为我校具有国外普通高等院校学籍的在校生或毕业 5 年以内的毕业生 ,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根据团队负责人的国外院校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 创业组。


4.产业命题赛道

(1)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 ,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入选国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大型企业征集命题。

(2)聚焦国家 “十四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基于企业发展真实需求进行申报。


(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单数年举办)


参赛对象为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 硕博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允许跨校组队。校赛通常 10 月启动,4 月省赛初赛,5 月省赛决赛,10 月国赛决赛。


1、主体赛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类作者限本科学生。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 5 个组别。学术论文正文字数不超过 8000 字。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 5 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每篇在 15000 字以内。

(3)科技发明制作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 A、 B 两类 :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 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发明制作类 A 类、 B 类均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 5 个组别。


2、专项赛

(1)“揭榜挂帅”专项赛

聚焦产业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 ,通过 “企业发榜—学生揭榜”的方式深化产学研合作。一般 2 月国赛征榜启动,3 月发榜,3-8 月竞榜,8 月国赛初审,9 月国赛终审。作品申报分为机械与控制、 信息技术、 数理、 生命 科学、 能源化工 5 个方向。每件作品只能选择 1 个方向。作品以视频或者图文形式提交参赛,且获奖作品能够进行现场展示。

(2)“人工智能”专项赛

“人工智能”创意赛。本赛道为开放式创意赛道 ,注重作品的创新创意。参赛者可基于学科实际及兴趣爱好 ,借助大模型技术,通过零代码或低代码完成人工智能原生应用的设计、 开发和线上运行,体验人工智能原生应用从开发、展示到运行的全流程。

“人工智能”应用赛。 本赛道鼓励广大参赛者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 科技前沿问题,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 ,充分利用自身所学所长,助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 “人工智能”向纵深发展。


(三)“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双数年举办)


参赛对象为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硕博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人数原则上不少于 6 人且不多于 15 人,允许跨校组队。校赛通常 10 月启动,4 月省赛初赛,5 月省赛决赛,10 月国赛决赛。


1、主体赛竞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五个项目类别方向:

(1)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在智能制造、 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林牧渔、 电子商务、 乡村旅游、城乡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3)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 公共卫生与医 疗服务、金融与财经法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人力资源等领域 ,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4)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5)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 “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 区双城经济圈、 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合作 ,在工业设 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 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 “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为指引 ,依托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以创业项目展示交流为载体 ,邀请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共同参与活动 ,讲好中国青年创业故事,搭建青年就业创业领域的国际交流平台。聚焦 “一带一路”新领域,设绿色发展、数字技术、科技创新、卫生健康文化 4 个参赛组别。

(1)绿色发展领域

围绕 “一带一路”绿色基建、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共筑清洁美丽世界。

(2)数字技术领域

围绕 “一带一路”跨境电商、 数字教育、 智慧城市、物联网、5G 等领域 ,深化数字治理合作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惠及各国人民。

(3)科技创新领域

围绕 “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科技减贫等领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互惠共享,增强国际科技创新协同。

(4)卫生健康文化领域

围绕 “一带一路”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产业发展、文化传播等领域,深度参与全球卫生治理、 传染病联防联控、健康文化领域信息共享,服务人类健康。


(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每年举办)。


参赛对象为本科一、 二、三年级学生和已确定升学的毕业年级学生(如推免研究生等)。一般校赛 10 月启动,省赛 11 月启动,12 月省赛决赛,12 月全国决赛。

1.就业赛道:考察学生的求职实战能力,个人发展路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度,就业能力与职业目标和岗位要求的契合度。

2.成长赛道: 考察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围绕实现职业目标的成长过程 ,通过学习实践持续提升职业目标的达成度,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每年举办)。


参赛对象为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参赛队伍由 3 名及以上队员组成,每个参赛队伍可设领队 1 名, 原则上每个项目参赛队员不可超过 5 名(含领队)。一般校赛 6 月启动,9 月省赛启动 ,10 月省赛决赛。参赛项目,必选一个主赛道,同时可选且单选一个命题赛道。

主赛道:

1、创新设计类:参赛团队提交一项体育产业领域中新产品设计 或技术发明(为报名时未实际落地实践的项目,如入围决赛时已实践,实践阶段可作为参考但不作为评分依据),需包含商业计划书,项目要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经济性等特点。

2、创业实践类:参赛团队提交其正在实施的创业策划书(项目已开始落地实施),项目应具备一定的商业模式,商业前景较好。


(六)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1.中国研究生 “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每年举办)

参赛对象为我校正式注册的在读研究生以及已确定攻读研究生资格的本科生,鼓励港澳台地区及国际研究生参加或观摩比赛。每道赛题每人仅能拥有一支团队(1-5 人),支持跨院校、跨专业、跨单位自由组队。一般 6-8 月启动,9-10 月初赛,11-12 月决赛。

(1)环境空间设计赛道

本设计赛道方向包括:乡村空间改造、城市人居环境、历史遗产空间、展示环境空间;

本设计赛题内容包括:建筑、景观、室内、 园林、规划、展示、公共空间、家具设计、环境公共艺术等。

(2)服装与服饰设计赛道

本设计赛道方向包括:都市服装与服饰美学设计、服装前沿科技与先锋设计、传统与时尚活化设计、 可持续时尚穿戴设计;

本设计赛题内容包括:服装、染织、鞋帽、饰品以及相关穿戴用品等。(3)工业产品设计赛道

本设计赛道方向包括:智能产品服务设计、 时尚生活产品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产品设计;

本设计赛题内容包括:交通工具、智能设备、居家产品、文创产品、工业制造等。

(4)媒体传达设计赛道

本设计赛道方向包括:品牌形象设计、影像与动画、数媒交互设计、插画艺术与海报设计;

本设计赛题内容包括:海报、标志、 品牌、书籍、包装、插画、字体、 网页、交互APP、表情包、 IP 形象、动画、动漫、短视频、微电影等。


2.中国研究生 “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每年举办)

参赛对象为我校正式注册的在读研究生以及已确定攻读研究生资格的本科生,鼓励在读留学研究生参赛。 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每个参赛队由 1-5 名学生组成。一般6-7 月启动,8-9 月初赛,10-11 月决赛。

中国研究生 “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是文科主题的创新实践公益性赛事。

项目孵化渠道

1、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

申报时间:每年 12 月。资助标准:省级 5000 元,校级 2000 元

(1)科技创新项目。 申请对象:在校非毕业班本科生。 旨在培育一批大学生创新研究成果,鼓励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研究,了解科研规律和过程。

(2)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申报对象 :在校非毕业班本科生、非毕业班硕博研究生及其团队, 旨在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商业潜力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3)创新创业孵化项目。 申请对象 :在校非毕业班本科生、非毕业班硕博研究生及其团队。 旨在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服务、交流平台,培育和发掘优质的科技经济项目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2、 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

申报时间:每年 4 月。资助标准:每项 10000 元。

(1)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由本科生个人或团队承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准备、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及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这类项目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意表达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创业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由本科生团队承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进行商业计划书编写、可行性研究、 模拟企业运行、企业实践参与及创业报告撰写等工作。该项目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创业精神和商业思维,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由学生团队承担,在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利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 的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该项目更强调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 ,通过市场验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市场洞察力。


3、美创基金

申请者须为我校在校生或毕业五年内已经取得工商部门营业执照的创业学生,经本人申请,学院或部门推荐 ,基金评审小组评定。

申报时间:每年 12 月。资助标准:5000 元—20000 元。

三、其他竞赛一览表


序号

赛事名称

主办单位

1

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教育部、 国家语委

2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

3

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

教育部、商务部

4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

5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 “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教育部高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6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

7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8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9

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

心、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发展战略联盟

10

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11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竞赛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12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环境与土木水利学部

13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年会展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14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CURC)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

15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图学学会产品信息建模专业委员会

16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全国三维数字化技术与教育培训联盟、 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

17

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18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19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委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20

“ 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

21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

教育部

22

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

(RAI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23

“大唐杯〞      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24

“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

北京外国语大学

25

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

26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中国仿真学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27

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

“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组织委员会

28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

中国机械工程协会

29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 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

中国自动化学会、RoboCup 中国委员会、 晋江市人民政府、泉州市科学技术局

30

华为 ICT 大赛

华为公司

31

全国高校 BIM 毕业设计创新大赛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2

“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

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济与管理学科组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33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组委会

34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

35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36

“21 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中国日报社

37

iCAN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中国信息协会

38

“外教社杯” 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上海外国语大学

39

全国大学生花园设计建造竞赛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会、广东园林学会

40

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组委会

41

全国数宇建筑创新应用大赛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

42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RoboTac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

43

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浙江省教育厅、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浙江省体育局和浙江省学生联合会

44

“创青春”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

共青团浙江省委、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省学联

45

浙江省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共青团浙江省委、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省学联

46

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

浙江省教育厅、 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学联

47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邀请赛)

全国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48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49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中国教育电视台

50

长三角/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

51

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竞赛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商务厅

52

浙江省大学生金融创新大赛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钱塘江金融港湾高等教育联盟

53

浙江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54

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

55

浙江省会展策划创意大赛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浙江省商务厅

56

浙江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57

浙江省大学生广告创意设计竞赛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

58

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

59

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

60

浙江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

61

浙江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

62

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

63

浙江省大学生英语演讲与写作竞赛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

64

浙江省大学生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


中国美术学院学工部、团委 

 2025年6月24日     

交流热线: 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 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教育学习平台 | 中国美术学院团委新科创智慧平台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