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其他

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在浙江美术馆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 2011-08-31

  8月17日,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在浙江美术馆隆重开幕。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省文联党组书记吴天行、我院院长许江、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杨阳、我院著名版画家赵延年、赵宗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日本佐喜真美术馆馆长佐喜真道夫和我院版画系的全体教师等出席开幕式。胡坚、许江、杨建新、佐喜真道夫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开幕式由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主持。
  许江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在鲁迅先生指导关怀下走过的曲折历程和取得辉煌成就。他说,1930年的今天,“中国左联”在上海举办“暑假文艺补习班”。杭州艺专“一八艺社”青年成员胡一川等人旁听了补习班,开始了木刻创作。1931年6月,在鲁迅先生的亲自关怀之下,他们的反映国民心声的木刻作品参加了“一八艺社”在上海的展览。这是新兴木刻作品第一回面世。鲁迅先生亲自撰写了《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对这“榛莽”中的“新芽”给予热切的赞许。从此,新兴木刻如小溪,如江河,奔流不息,汹涌澎湃,震动全国,穿透历史,至今依然呈汪洋之势。今年正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八十周年,也是鲁迅诞生一百三十周年。作为一种学术和心灵上的纪念,我们以特殊的感情追怀这位“新兴木刻之父”,并以“鲁迅的面容”为缅怀和追思的线索,策划了这个展览。“鲁迅的面容”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既是当代艺术创作思考的一个出发点,同时也是现代艺术运动的一种批评视野。“鲁迅的面容”并不是鲁迅形象的简单演绎,而是强调他的精神的生成谱系,强调“面容”作为精神图景和时代精神图景的深刻意涵。重视鲁迅的精神,就是呼唤普罗艺术精神的重新到来,用真正普罗的呼唤来激活文艺的创造与更新的力量。
  本次展览由浙江美术馆、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主办,广东美术馆及宁波华茂美术馆协办。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蔡枫、张远帆、赵辉三人组成的策展团队策划。策展概念从文化研究的视野出发,强调鲁迅精神的生成性,运用“面对图像本身”的展示理念,并指出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锋性及其当代意义。展览分为“直观鲁迅”、“从普罗出发”、“鲁迅的面容”三个版块。“直观鲁迅”版块通过鲁迅相关的文物文献,直观展示鲁迅的艺术思想;“从普罗到波普”版块着重梳理中国现当代版画八十年的演变,指出鲁迅精神与当代艺术发展的此起彼伏的关联,并突出贯穿其中的普罗文化、民族命运、本土重建的世纪关怀;“鲁迅的面容”版块再现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中的艺术家创作的鲁迅形象。这些面容既是鲁迅灵魂的再现,也是鲁迅精神的延伸;既包涵历代艺术家对鲁迅的感情,又是艺术家自我精神的真实镜像。展览通过图像作品、文物、文献等视觉信息使观众走近鲁迅丰富而深邃的艺术世界,感悟依然鲜活的鲁迅精神。这些展品中国家一级文物就达52件,展出作品包含我院不同时期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以及数量庞大的相关历史作品和当代艺术家新创作的作品,其中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特别为展览创作了新的作品,并直接参与展览相关环节的运作。为了完成创作任务,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在暑期专门举办了“中国美术学院黑白木刻讲习班” ,88岁的著名版画家赵延年亲自为青年学子授课,而且一讲就是两个小时,他甚至还亲自上手,给学生们手把手传授刀法。著名版画家赵宗藻、版画系教授韩黎坤、邬继德、张远帆先后为学生授课。青年教师曹晓阳、陈海燕、应金飞、佟飚、王超、张晓锋等亲自指导09级版画二年级全体同学,对鲁迅图像进行再解读、再塑造,最终以每人8张的数量拼合成这巨幅鲁迅肖像群。他们先后创作了300多件鲁迅面容以及作品。另外,韩黎坤、邬继德等老师也分别创作了几十幅作品。其他院系的师生也创作了国画、油画、动漫、装置等作品。展览同时还推出系列讲座和话剧演出活动,我院师生也将参与其中。
  当天,琉球佐喜真美术馆收藏的“珂勒惠支原作展”也同时推出。9月7日,作为“鲁迅与新兴木刻”纪念系列展览的压轴大戏“第十九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将在浙江美术馆与观众见面。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