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民国史,半部在浙江。”历史学界一直流传着这个说法。
辛亥革命的三个主要策源地之一,浙江在整个辛亥革命的历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
早在武昌首义爆发前,浙江绍兴的徐锡麟、秋瑾等人,就策划了浙皖起义,并一举击毙安徽巡抚恩铭;
在湖州、丽水、宁波等地,也涌现出了一批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党人,他们对后来浙江各地的光复,以及最后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至今仍留下了众多革命先烈的遗迹,他们是我们认识历史的“活标本”。
抚今思昔,辛亥百年之际,本报选取浙江在辛亥革命时期作出杰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并根据这些人物在地理上的坐标,绘制一份辛亥人文地图,重温辛亥浙人给我们留下的“敢为天下先”的宝贵精神财富。
建议大家在本周休息时前往缅怀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杭州西湖区龙井路南天竺。武昌起义后,东南各省先后光复,清政府在金陵的驻兵负隅顽抗,新军初攻失利,退至镇江,电告各地求援。当时浙江光复不久,即出师会攻南京,为中路主力。浙军先后攻克乌龙山、幕府山二炮台,又激战于孝陵卫,仰攻紫金山天保城获胜。1911年12月2日,配合友军攻克南京。1912年在此筑墓9座,合葬此役牺牲将士43人和在杭州、武昌两战役中牺牲的2人。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又迁徐锡麟、陈章平等烈士墓于此。
墓群坐西北朝东南,墓地选址在原演福寺遗址上。烈士墓包括徐锡麟暨陈伯平、马宗汉墓;陶成章暨杨哲商、沈由智墓;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等。1981年9月、10月,三组墓分别从孤山等地迁建于今址。
1991年,墓区内新塑辛亥革命烈士雕像一组,并新建辛亥革命纪念馆。
2.三烈士墓
徐锡麟(1873-1907),绍兴人,辛亥革命烈士,安庆起义领导人。1903年,徐锡麟赴日本,在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太炎的活动。回国后,他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徐锡麟加入光复会,次年创办大通学堂。
1907年,由徐锡麟领导的浙皖起义爆发了。这次起义震惊中外。7月6日,徐锡麟一举击毙清廷巡抚恩铭,随后和马宗汉、陈伯平及巡警学生占领了军械所。清军前来镇压,徐锡麟等人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被捕。审讯中,徐锡麟威武不屈。
当晚,徐锡麟被杀。临刑前,先拍小影。他神色自若地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
3.白云庵
在夕照山下雷峰塔遗址西侧。原为宋朝名园“翠芳园”,历经多次损毁和重建。孙中山、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都曾到过白云庵。秋瑾牺牲后,光复会把在杭州的机关设在白云庵内。白云庵因此成为浙江革命党人秘密集会场所之一。白云庵住持得山和尚及其徒意周,在革命党人影响下,参加革命组织。
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时,白云庵又作为掩护游击队员处所。被日军发现后,庵遭拆毁。
4.秋瑾(1875-1907)
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她和徐锡麟等人组织光复军,打算在7月6日,同时在浙江、安徽起义。随后,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一个绍兴坤士出卖了秋瑾。7月10日,秋瑾已知徐锡麟失败的消息,但拒绝离开绍兴。她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3日下午,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5.汤寿潜(1856-1917)
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辛亥革命爆发后,杭州新军起义,汤寿潜被推举为浙江军政府都督。在任期间,他又联合陈其美、程德全等通电起义各省,商议成立联合政府。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命汤寿潜为交通部长,未到任。
汤寿潜在著书立说、兴办教育、修建铁路、发展实业等方面都卓有贡献。他多年身居要职,但生活俭朴,有“布衣都督”之称。他的遗言“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是他一生的写照。
6.陶成章(1878-1912)
民主革命志士,绍兴人,光复会创立者之一。他年少时立下志向,以排满反清为己任,曾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太后未果,后只身东渡日本学习陆军。回国后,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破衣敝屣奔走革命,“四至杭州而不归”,奔走于浙、闽、皖各地联络革命志士。民国创立后,他力辞接任浙督,积极准备北伐,设北伐筹饷局、光复军司令部,任总司令。1912年1月14日,陈其美指使蒋介石、王竹卿,在上海广慈医院暗杀了陶成章。
7.章太炎(1869-1936)
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学者。1904年,他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孙中山迎接他到日本,章太炎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1913年,宋教仁被刺,他参加讨袁,被袁世凯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他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晚年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鲁迅评价章太炎时说:“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1.蔡元培(1868-1940)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组织建立了光复会。1905年,同盟会成立,光复会并入同盟会。孙中山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1907年蔡元培赴德国留学。
辛亥革命爆发后,蔡元培回国。1912年1月4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历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称赞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东湖陶社
1912年1月14日,陶成章在上海广慈医院殉难后,他的生前好友与光复会同志在东湖通艺学堂内建陶社。东湖,在绍兴城东五公里处,它不仅是风景区,而且是富有历史意义的胜迹。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志士仁人,都到过东湖游览或商议革命。1916年8月,孙中山曾莅临陶社祭奠烈士。绍兴沦陷后,陶社被日伪拆毁。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绍兴市政府拨款重建于原址。
3.大通学堂
1905年9月22日,徐锡麟、陶成章创办了大通学堂(全称大通师范学堂)。这是一所具有革命首创性的,革命党人在国内建立起来的第一所训练会党骨干的学校。“吾国各省秘密会党之能接受正式军事教育,盖自此始。”大通学堂的建立,改变了以前光复会发展力量靠设立会馆的方式,并成为浙皖起义的基地和大本营。
1906年12月,徐锡麟赴安徽从事革命活动,大通学堂由秋瑾接办。为筹备皖浙起义,秋瑾进一步加强学堂军事训练,并于此创建光复军。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案件涉及大通学堂,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在此被捕,学堂即遭清政府的查封。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轩亭口
位于绍兴闹市区。据考证,大概在明清两朝,轩亭口成为绍兴官府处决死刑犯的刑场。1907年,秋瑾在此舍生取义。1933年11月,“秋瑾烈士纪念碑”在轩亭口落成。时任浙江省省长的张静江,为纪念碑题写了碑名,蔡元培撰写了碑文。轩亭口也因此成为人们敬仰膜拜巾帼英雄秋瑾的圣地。
5.光复会
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又名复古会。1903年11月,光复会以龚宝铨组织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为基础,在上海成立。蔡元培任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光复会的政治纲领即入会誓词为“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主张除文字宣传外,更以暗杀和暴动为主要革命手段。
光复会的会员最初为四五十人。1905年初,徐锡麟加入,其后他和陶成章、秋瑾等通过大通学堂,发展会党成员,使会员增至六七百人。成员大多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商人、工匠,亦有少数地主士绅。随后,绍兴作为光复会本部的活动中心。1905年后,不少会员加入中国同盟会,部分会员仍然独立或以光复会名义活动。1907年,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失败牺牲。同年秋,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谋划响应安庆起义,被捕就义。次年,会员熊成基在安庆发动岳王会起义失败。1910年,陶成章在日本重建光复会。后陶成章被暗杀,光复会革命斗争时代随之结束。
光复会带动了江、浙、沪、皖的革命声势,为这些地方日后光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底定东南、巩固武汉和推进北伐,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