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团委

用手和画笔触摸生活的质感、用脚和行动丈量生活的广度——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综述

发布时间: 2014-09-21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强调“知行常相须”、知行相互促进,“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教育重视知行合一。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的申报中,经审批我院共立项62支小分队,并设立了千村千生、思政课、家庭经济困难生、课题调研等专项。

    其中,基于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农民精神家园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项目,经各教学单位积极申报,共有跨媒体艺术学院赴丽水缙云长坑、艺术人文学院赴临安朱村、设计艺术学院赴嘉善县缪家村、义乌市北苑莲塘村、宁波慈溪,公共艺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赴遂昌,传媒动画学院赴富阳万市镇,建筑艺术学院赴富阳长安镇,专业基础教学部赴台州、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赴江山贺村镇礼贤村、继续教育学院赴天台石梁镇塔头坑村,社科部赴仙居皤滩乡等十余支队伍前往浙江省各地市、为建设浙江省新农村文化礼堂、提高农村形象设计品质,保护乡土文化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同时,为弘扬志愿奉献精神,让大学生在奉献中展示才华,提升自我价值,铭感社会责任。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关注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情况,在校团委、社会公益机构、人士的帮助下,利用社会实践机会为黔东南岜扒小学数名小学生通过公益众筹形式,策划了一场为期一周的公益夏令营。通过志愿者们的爱心行动,让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乘坐火车、第一次来到西湖,第一次搭乘地铁等。行动表明决心,爱心助飞梦想。

    在为期两个月的暑假中,我校数百名参与实践的同学奔赴全国各地,关注社会“空巢老人”现象,为古稀老人义务画像履行社会义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专业所学为地方精神文明建设贡献青年力量;强化专业所学放飞青春梦想,助力全国青年运动会传播元素征集活动;漫读红色经典,重温革命传统教育;走访青年艺术家校友,调研青年艺术家生存状态;高校团学骨干交流学习,碰撞学生干部培养经验;参观知名企业进行毕业生回访、学习企业精神践行学院关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接劳作上手,实践同学在身体力行中传承传统文化。通过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让美院学子走出书本,积极结合自己专业在社会实验田中耕耘收获。同时,锻炼大学生结合社会热点进行社会调研,在数据和口述采访中了解社情民意,用手和画笔触摸生活的质感、用脚和行动丈量生活的广度。

    据悉,我院今夏共有50多名院系领导、专家教授、教职员工参与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等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指导工作中。他们深入基层,不仅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为地方文化礼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与保护等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许多还与学生、群众同吃同住。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走入乡村,走进民生,劳作上手,通过服务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项目去了解国情与社情民意,让“阳春白雪”似的学院派教学真正“落入寻常百姓家”;情系传统,学以致用,像哲人一样思考的同时不忘踏实的像工匠一样劳作,践履“匠哲思想”,与社会所需、社会热点真正对接。通过接地气的实践活动艺术地再现美院师生建设“文化浙江”自觉意识;与此同时通过实践进一步密切了师生情,增进了师生与基层群众、乡土人文的情感。在今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主办的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活动——青年中国行项目中,我院师生在基于调研采访等实际工作上,最终以《我国传统灯彩工艺之现代传承以浙江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为例》的调研项目在众高校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全国二十强”和“自媒体十强”称号。

    实践期间,院领党委书记钱晓芳、副院长宋建明、党委副书记胡钟华、纪委书记孙旭东、党委委员刘正等分别前往各实践地点指导看望师生。院领导十分关心实践团师生的生活与安全,并详细询问了实践团队的活动开展情况,对师生们在酷暑中认真实践、服务所体现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

    据悉,院团委将于10月下旬举办社会实践成果汇报及经验分享会。

 

 

 

交流热线:87200059/87164622
团委微博:http://t.qq.com/y11caa

微信号:caa87200059

友情链接: 中国青年报 | 共青团浙江省委网站 | 中国美术学院网 | 中国美院学工网 | 浙江大学团委 | 中国共青团中央 | 美术报 | 中国文化报 | 东方早报 | 团委网站登录 | 浙江省教育厅 | 中央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 你是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0 China Academy Of art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