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在杭州全山石艺术中心举行的展览刚刚结束了。
这个有关儿童美育的展览2月10日开展以来,吸引了12万余人前来观展。周末人最多的时候,需要排两小时队才能进场,后来,只好预约限流,又后来展览延期了几天。
那一方的热闹,陷入在整个杭州里,仿佛是一朵水花。噗通一声,水波荡漾开来,慢慢的,水面又归于平静。
我们想打捞起水波——这打破物理作用的做法,正是这场展览的重心“社会美育”和“儿童美育”,在物质世界里想要完成的任务。
壹
筱辰(化名),是那个排队入场的人。
2月中旬,筱辰在小红书上刷到有个叫“大地拾遗”展览,就想着周末带一年级的女儿去打卡。
在网络平台上找活动,是杭州人筱辰每个周末前必然要做的功课。
筱辰是85后,自由职业者,打理着自己的公众号。她的小红书签名是:“带小小的你一起收藏世界。”里面记录了她和女儿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不少带着女儿逛各种展览的照片和文字:卡尔爷爷绘本展、插画市集、木乃伊文物特展……这些,都是曾火遍杭州亲子圈的展览。
女儿1岁多,筱辰就带着她看各种展览。“也不管她能不能看得懂,审美要从小培养。”这是个有心的妈妈。
不过她发现,适合带孩子看的展览并不多。有些儿童美术作品展,往往就是把孩子们的画装裱好挂在墙上,找个场地展出。
她还是坚持着,不管好坏,每隔一到两周带孩子看一场展览。至少,可以练练孩子的判断力吧。她想。
筱辰早早做了功课,杭州最近有哪些展览,她一一记下来,再仔细挑选适合带孩子看的。她最期待的是一场莫奈、梵高与现代主义大师真迹展,提前买了早鸟票,准备带着女儿冲第一波。女儿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学画画,老师经常会讲到莫奈、梵高,这样看真迹的机会并不多。
每次看展前,筱辰都会做些准备。了解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万一女儿问起,她也能说得上来。
“很久没见到这么热闹的亲子展了。”这次看“大地拾遗”展,她特地也做了攻略,带女儿赶早,排了十多分钟队入场。
她在攻略里看到,这个展览的作品都是和女儿差不多大的孩子参与的,看起来也比普通的展览有趣,这是她想带女儿来打卡的理由。
在展厅里,她看到了各种“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一个个看似平常的主题变成了一件件立体的作品:敦煌莫高窟被孩子们“还原”了,呈现出他们理解的艺术世界;语文课本中的“竹节人”真的孩子们被做出来了,巨大的作品放在展厅中,质朴而耀眼。
女儿果然激动得不行,这里看看,那边玩玩,时不时蹦出来各种问题。“妈妈,我也要给你设计手机壳!”看完其中的作品,女儿悄悄告诉她。
怪不得人有那么多!筱辰知道了,那些在网上介绍这个展的家长们为什么会喜欢,“就是理想中的亲子展,有各种奇思妙想,每一个作品都很有看头。”
看完展,她立即上传了自己的感想和现场美美的照片,向网友们安利。
贰
现在的家长需要什么样的展览,周思言一开始以为自己是懂的。
周思言,1985年出生。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之一。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设计专业毕业,当过美术老师、开过美术培训机构,三年前,她把目光放在了美育展。
策展人之外,她也是母亲。进入儿童美育展领域,她有自己小小的“私心”——
那一年,儿子小铅笔出生。她希望小铅笔长大后有机会看更多好玩的、有趣的、适合孩子看的展览。
带孩子看展这件事,周思言一直认为要“眼高手低”。看艺术展,视野和眼界很重要。至于能不能画出来或做出来,并不是那么重要。“通过艺术的教育,我们更在意过程。”
所以,一有时间,她就带着小铅笔看各种展览。到后来,布展时也带着孩子。
3岁的小铅笔经常跟着妈妈在布展现场帮忙,和大人一样挂着工作牌,有时候走路不稳摔一跤,自己也会爬起来。在这个小家伙眼中,跟着妈妈逛展布展,是一件稀松平常又有趣的事情。”
“以前也有类似的展览,但普及度没这么高。”周思言一头利落的短发,说起话来语速稍快。在社会上打拼的磨砺,让她总是想很多事情,也可以同时做好几件事情。
“有这场展,得说到我们竺老师。”她口中的竺老师,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学工部部长竺照轩。去年,做学生工作的竺老师和几位毕业生聊起,近十年国美的毕业生中有大约三分之一从事儿童美育行业,是否可以联动办一场面向孩子的展览?
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
于是,有了“大地拾遗”。
由中国美术学院发起,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国美毕业生们参与。2022年9月底发布征集信息,一共收到170多件作品,最后筛选出50个作品落地:有声有电、光影结合,可以互动、可以交流,充满童趣。这场展览,是美院学生在社会美育方面的一次“作业”汇报。
《掉进好奇兔的梦里》,是不是光听名字就很有趣?一到周末,这个装置作品下方的洞口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家长们排队等着孩子们可爱的小脑袋探出来。这件作品的指导老师方佳璐是国美2017届油画系的毕业生,她带着20多名小学生共同创作完成,题材是童话梦境。
不少观众走到作品《大画西游》前,都被这组庞大的“捏面人史诗”所震惊。《西游记》里众多的名场面,都被孩子们“捏”了出来。这幅作品由9名老师带着340名孩子参与完成。郭亚楠毕业于国美工艺美术学院陶艺系,朱剀娅则毕业于动画系插画与漫画专业。
“这是一件很帅气的事情!”周思言的语气中带着点自豪。不仅仅是他们组局做的这场展览受欢迎,更重要的是,这是国美毕业生们共同参与的。
而对于方佳璐、郭亚楠、朱剀娅和其他参展人来说,他们带着从学校获得的视野和本领,走出校园多年后,以美育工作者的身份,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参与到面向社会的艺术活动中。这事,可以赞美自己好多年。
可不是吗?他们是和儿童美育最近的专业人士,连接着千万个家庭。而这些家庭又在潜移墨化中影响着更多的人、更久的时间。
刚开展时,周思言不太有底气。预展时,她站在展馆的入口忐忑地观察。有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展厅,发出的第一声是“哇噻!”
听到这两个字,她知道,成了。
叁
在杭州学军小学见到李勤的那天下午,他正好和几位美术老师聊起“大地拾遗”展。
7名美术老师一起组团去看了展览。这位有31年教龄的美术特级教师,对新鲜的、特别是面向孩子的展览很感兴趣,“展厅地方不大,作品也不算多,怎么就火了呢?”他想着要取取经。
李老师一直在想,小学美术课,有课标,有课本,是不是可以上得更有意思。
这个学期,学校里有件看起来不起眼的事,作为美术老师,他却留了意。学校新修了草坪,为了保护小草,在草坪周围放了十多个轮胎。轮胎里装满了泥土,原本计划是让学校的花工统一购买种子或苗木,在里面种些花草树木。
美术老师们向学校提出了他们的想法:这美化的事,不如交给孩子做——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认领,种下自己喜欢的植物。
李勤带着记者去看轮胎田,孩子们给这里取了个更有诗意的名字“甜甜圈花园”。确实有点出乎意料:不像人工规划的绿化那样整整齐齐,倒是有点自由和不羁,有已经开花的月季,有刚种下的芦荟,还有一根枝桠横放在泥土上……
“是不是和那个‘大地拾遗’展有点像?我倒希望有孩子能种青菜。”李老师念叨着。
去年,李勤自己开了一个公众号“你当像鸟飞过麦田”,名字有些文艺,记录的是他对美术教育的一些感受。
30多年来,在他眼里,儿童美育确实变了,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但是,美育之育,指向是人的内心。美对人的塑造能力,是不是跟上了社会发展的速度?对于这个问题,李老师有自己的答案。
他知道,儿童美育仅仅依靠校园内美术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
前些年,他和老师们就积极地和国美对接,把一些专业的美术作品搬到学校展览,把皮影戏也借到学校。“美育,就要让孩子去接触更广泛的社会。”
这个学期,学军小学的美术老师黄琳惟,还会通过网络的方式给绍兴诸暨斯民小学的孩子带去美术课,为乡村学校提供传统国画、传统书法、创意绘画、趣味手工、美术鉴赏等五个门类的直播课程。
“你当像鸟飞过麦田”——这是一个有美育经历之后,才会享受到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