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学院2020级本科一年级专业核心课程《人文基础一》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山北艺术大院进行教学检查与集体评分本次结课教学检查由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俞佳迪副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姜珺教授及各课程负责教师参加。
人文基础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感知能力,要求同学们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从表象观察、到内容研究、 再到策略性叙事”等一系列考察方法和一手资料收集等田野方法了解该场域的群体行为、社区组织、空间特征等特定社会现象,以多学科的视角加以分析,将观察、思考、分析、研究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思辨意识与课题意识,并形成针对课题目标的核心观点并分析模型。最终通过综合多元的叙事策略将之应用于设计实践。
本次课程以“家”为主题,以学校内外、周边、乡村、市场等为研究对象,同学们通过采访、问卷、写生等方式对调研地点的整体情况进行普遍性的调研考察,注重对人、事、物、场的观察和解读,以及对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五个维度在内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在检查过程中,检查小组听取了任课老师对班级相关教学情况汇报,并对课程指导纲要、教案、教学计划等内容进行检查,并着重对各平行班课程单元及知识模块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随后,教学检查组召开教学工作总结及集体评分会议,总结本次教学检查的总体情况,并针对本次教学检查发现的问题展开教学讨论,课程主管顾文佳老师指出各班任课教师在本次人文基础课程中结合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对学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各班的教学成果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面貌。同时,顾文佳老师对本次教学收尾工作强调两点。第一,强调集体评分的规范及注意事项;第二,强调完善留校作品的精选工作,为日后人文基础教材的编选工作做基础。
接着,姜珺教授从人文田野的意义出发,指出人文基础课程要提取设计和美术的相关性,重视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不只是关注呈现的技法。人文基础课程的大框架须在一个既定主题下,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呈现不同的授课方式,并通过民主会议的形式进行切磋。本次课程主题——“家”是微观叙事基础上构成的宏观叙事,宏观叙事的意义在于把不同学生之间的微观叙事串联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要善于发掘、提炼学生想法背后的意义,并使之成为序列化叙事,从而形成世界观。
紧接着,姜珺教授分别从图、文、物、场的角度进行本次教学成果的点评。本次课程中的图、文板块的呈现手法和内容已经较为完善,之后要通过多元的技法去呈现人文田野的语境;造物板块要重视学生对物的分析,鼓励学生对物进行拆解分析,了解它的制作过程、工艺原理;业态场域板块,对应的是一年级的空间构成课程,空间课程要注意空间的尺度问题,呈现多元的空间层次……
在教学方法上姜珺教授提倡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即引导学生在一个大的主题下通过自己的调研发现子课题,并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同时提供自己特有的叙事方式。
最后,俞佳迪副院长对各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建议和困惑,进行讨论、解答,并强调了人文基础教材构建的重要性。俞佳迪副院长指出构建人文基础课程教材是对教学成果的巩固,也是对创新设计学院教学风貌的体现。对优质作品的挑选要充分结合研究院所的教学内容,避免过度形式化,追求内容的体系化,从而形成系列化的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检查就人文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呈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剖析了具体情况和问题,为人文基础课程教材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同时,强调了一年级的课程与三年级的研究院所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为创新设计学院的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重要的指导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