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手·艺
夏山滴翠,密林生茂;岁月不居,毕业在即。诸位莘莘学子数年寒窗耕读,以格物致知正心,观天地世事于体性,笼万物形骸于指尖,潜身心劳作于工坊。象山校园双渠环抱,山水校舍绵延相望,这里盛放着一位又一位求学者成长的记忆。通过象山之域工坊里的修学,师生同游艺海、共沐书香,于工坊学堂研习中锤炼技艺、磨砺思想。
本届手工艺术学院毕业展以“品·手·艺”为主题,其中的“品”既是在前两届主题“观·手·艺”和“因·手·艺”之后的深层省察,也是品味生活和品鉴手艺的一种态度。从研学与创作的角度看,“品味”不仅有咀嚼之意,还包含着品尝、体味、反刍等内涵,为身心俱在的体悟;“品鉴”是系统的甄别,涵盖品评、洞察、鉴别等意指,亦如俯察之洞见。手艺是人文生活的史诗,也是人类文明的原浆,这一门学问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社会的土壤,它的存在就会失去了根源,守望源头活水正是振兴时代手艺的核心问题。“品·手·艺” 是青年学子研学手艺的叙事,从不同维度切入手艺的本体,细致观察手与艺的内在关系。它深度揭示了青年手艺人对材料思维、造型技艺、功能审美的差异化认知,是深耕东方美学、聚焦时代生活的演绎,也是手工造物与经验感知的多维展现。
从为人与为学的角度看,“品”是青年学子在大学中应该修炼的重要功课。“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儒家经典阐明了培养完美人格的道法,即能修己、正心、治人的学问之道。可以说,品格是人性修为的桂冠——“正”人之品,“明”大学之道,“成”非凡之人。为人决定为学,为人的品格决定着手工劳作者的艺术造诣。故凡有志者皆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品行和志向,从而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凡有成者皆勤于打磨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审美感受,通过上手技艺和真情实感的植入,形成激情与想象的激发、技艺与方法的升华,从而幻化为创造性的艺术之生活。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清,袁枚《桐江作》)今天,我们踏着国美百余载的岁月河流,携带师长和家人、亲朋的期许,蓄势已久,再度扬帆。这虽是青年学子学习的一个阶段性站点,却更是有志者传承创新的一个新起点——人生的又一趟旅程、新一道的风景正在徐徐展开,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正等待着你们的探索。
手工艺术学院院长 周武
2022年5月18日
艺在乎手
“手”,是个体人类生命实在触碰外在世界的最敏通道,也是整体人类社群具体改造生活命运的不朽动源。文明发轫于手,亦兴盛于手。从石器时代的拉斯科洞窟岩画,到河姆渡文化的猪纹陶钵,再到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像,以至现代文明的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埃尼阿克,每次一文明史诗的发生,都是手与世界的触碰。《黄帝阴符经》有论“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道出了手之与创作者的最佳状态:聚万物,集百意。
一百年前,为了回应古老民族求亡图存的呼求,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张“知行合一”,既要开民之智,又要勤民之手。因为只有亲自用手参与具体的劳动、工作和创作,才能真实把握教育的真正内容——生活力。在陶行知这里,“手”又拥有了更为微观温切的关怀:生活、教育的参与者与衔接者。
在如今的工业时代、数位时代乃至元宇宙时代,手工艺术成为人类文明“手”方法的承载者,不断书写对非机械可复制物态生命的赞歌。手工艺术者既承载过往万年人类手艺的背影,又肩负生活、教育、艺术的融合观念的践行。“艺在乎手”既为明示:手即宇宙,手即艺术,手即生命,手即生活。它呼吁我们的青年手工艺术家,以手为媒,切入生活的现场,把捉文明的华彩与生命的多元,在疫情与勇气、战争与希望、离散与凝聚、偏知与科学交响的年代,弹奏个体感知与时代万物的共鸣。
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 汪正虹
2022年5月7日
展览时间:2022年6月1日-6月12日
展览地点:浙江西湖美术馆
一层,博士与硕士
二层,工艺美术系本科
负一层,陶艺系本科
布展现场